對接市場搭建平台 加快研發成果落地
香港創科研發如港隊奧運健兒一樣,屢創佳績,揚威海外。香港科技大學研發新型環保製冷裝置,製冷效率比同類裝置大增逾48%,刷新世界紀錄,相關研究最近已在學術期刊《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上刊登;香港理工大學科研團隊於2024年美國「硅谷國際發明創新節」榮獲九個獎項。另外,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昨在北京開幕,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出席大會並將參與主論壇專題對話。本港創科研發實力雄厚,勇立世界科技發展潮頭,為產業升級提供重要技術支撐,特區政府應更積極作為,制定合適的產業政策和規劃,搭建合作平台,借助內地海量應用場景、超大市場規模的優勢,加速推進本港創新發展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為香港經濟打造新增長點,貢獻國家新質生產力發展。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近日,香港科大公布開創性研發成果、理大在海外獲得創新發明獎,對提升生產力都具有巨大潛力。科大稱,新研發裝置有望減少全球能源消耗之餘,亦可為依賴製冷技術的行業帶來改革轉型,有助推動技術商業化,有信心新技術成為下一代環保、高效的製冷和供暖解決方案,可以滿足全球龐大的製冷市場需求,為減碳和減緩全球暖化作出貢獻。理大獲獎項目涵蓋醫療保健設備、創新材料、人工智能物聯網與傳感技術等多個領域,當中不少項目可明顯提升使用者的生活質量,確保醫療監測的持續性及舒適度。這些具領先水平的研發成果、創新發明,實用性強,對產業行業升級蘊藏巨大驅動力。
本港研發成果已處於世界尖端水平,但由於本港存在製造業弱小、市場規模細小等短板,「落地難」已成為本港創科發展的主要阻礙。有效促進研發成果落地、商品化及市場化,關乎本港產業升級轉型的成敗,是本港國際創科中心及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要素。
本港推動研發成果落地,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必須立足香港、放眼內地。國家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發展階段,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實現發展目標的重大部署。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集人工智能、高端製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於一身的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顛覆性產品,將深刻變革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重塑全球產業發展格局。目前,內地人形機器人產業頻頻取得突破,緊追外國同行,據業界專家指出,內地人形機器人產業步入發展的快車道,並有望在海量的應用場景和超大的市場規模帶動下,實現「彎道超車」。
海量應用場景和超大市場規模,正是本港研發成果落地轉化、開花結果最需要的,把本港研發優勢和內地海量應用場景和超大的市場規模有機結合,構建完善產業鏈和生態圈,為本港和內地新質生產力發展加注強大新動能,符合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新要求。
本港首先要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供需對接、投融資對接、產業鏈對接、產學研對接,主動引領產業變革,加快研發成果落地轉化,形成更高質量、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另外,還要用好本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舉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科發明展覽,吸引全球發明家、投資者參與、支持,為創新發明成果商品化、尋求合作機會打造重要平台, 推動本港創科研發、產業迭代邁向高質量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