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業失業惡化 即時檢討輸入外勞
黃國 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
官方數據顯示,建造、零售及飲食業5至7月的失業率為4.3%、4.3%及5%,較整體失業率3%為高,同比上升0.5%、0.5%及0.7%,三個行業失業人數增加了5,800人。工聯會近日以問卷訪問3,000多名會員,從事以上三個行業的受訪者,回覆正失業的比例高達16.2%、20.2%及19.4%。除了行業失業人數增加,工資受壓亦趨嚴重,近三成受訪者表示收入減少,近五成對就業前景感到擔憂。
以建造業為例,近期頻頻爆出欠薪拖糧,且因地產市道不佳,接連有私營工程停工。公營工程方面,建造業去年獲准輸入1.2萬名外勞,至今已批出約8,000配額,陸續在公營地盤工作,劃一收取月薪,僱主部署他們至少工作24天,本地工人淪為替工,開工不足情況惡化。更令人憂慮的是,現時的工程都是一、兩年前批出,若市道無起色,工程量將進一步減少,本地建造業工友「搵食」更難。
低薪而又勞動密集的服務業,同樣受到擴大輸入外勞和市道疲弱夾擊。零售業工時長人工低,飲食業工作量大、工作強度高,從業員原本期望疫後迎來反彈,卻因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解凍」輸入售貨員、侍應生及初級廚師等26個低薪低技術工種,加上北上消費熱潮而面對凍薪甚至減薪情況。有大型連鎖酒樓輸入外勞廚師200多人,卻指令本地廚師放無薪假;亦有指外勞初級廚師被當中高級廚師用,令本地廚師更缺叫價能力。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背後是一戶戶渴求樂業安居的家庭。香港現時呈現就業兩極化,應當認準問題所在。特區政府應及時檢討和調整輸入外勞政策,不再審批這些行業外勞輸入,確保本地勞工優先就業和工資合理增長。特首正就施政報告進行公眾諮詢,除了檢討輸入計劃,亦要推出更多鼓勵就業政策,提振本地勞動參與率,推動改善薪酬福利待遇和工作條件,增加人手短缺行業的吸引力,才能治本解決人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