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宗教課指引出爐 需助認識國民身份認同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金文博)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日前公布新修訂的《宗教教育課程指引(中一至中三)》,取代1999年發布的《中學課程綱要——宗教教育科課程綱要(中一至中三)》,涵蓋孔教、伊斯蘭教、佛教、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新教、聖公宗等)、道教5個宗教的教育課程,將於今年9月中一級起適用。指引中的學習目標指,教師可以藉着宗教教育的課程框架,幫助學生認識、培育和踐行首要價值觀,包括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關愛、守法、同理心、勤勞、孝親、團結等。
新修訂的指引建議中一至中三宗教科每年50課節,每節約40分鐘,課程分為學習宗教內容和從宗教中學習兩個部分。前者指有系統地學習宗教的組成要素;後者是透過宗教視角探究個人和社會的終極問題,由看宗教、看自己、看他人、看世界、看幸福5個單元貫穿。課題內容按宗教不同對不同問題和宗教教導/價值觀作出探究和認識,並附上建議宗教典籍參考。
學習宗教內容部分涵蓋9個課題,包括宗教名稱、信奉對象、重要人物、教義、信眾、生活、使命、藝術和影響;從宗教中學習共有21個課題,分別從自己、他人、世界、幸福探究不同議題,例如認識自己、結交朋友、秉行仁義、尋找意義、認識生死、促進和平等。
以孔教看結交朋友的課題為例,新指引建議閱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探討如何與跟自己合不來的學習或工作夥伴相處,帶出君子、和而不同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