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劍剛 終身義工不忘初心 山野搜救堅持專業

◆ 人稱凌Sir的凌劍剛,將超過半個世紀的人生歲月,毫無保留地投入到義工服務中去,並身體力行推動義工專業化。
◆ 人稱凌Sir的凌劍剛,將超過半個世紀的人生歲月,毫無保留地投入到義工服務中去,並身體力行推動義工專業化。

◆ 凌Sir善用樹藝專業知識進行修樹任務。
◆ 凌Sir善用樹藝專業知識進行修樹任務。

◆ 凌Sir服務警隊28年曾涉足警隊多個部門,圖為他(前排中)作為將軍澳及西貢分區野外反爆組主管期間與同僚合照。
◆ 凌Sir服務警隊28年曾涉足警隊多個部門,圖為他(前排中)作為將軍澳及西貢分區野外反爆組主管期間與同僚合照。

◆ 凌Sir(左一)於過去兩年協助了七間中小學和幼稚園培訓升旗隊,助力香港推動愛國教育。
◆ 凌Sir(左一)於過去兩年協助了七間中小學和幼稚園培訓升旗隊,助力香港推動愛國教育。

◆ 凌Sir(後排左四)早於1994年已協助由曾志偉(前排左一)主辦的減災扶貧行動,帶領香港大學生和在職人士前往廣西和貴州考察及扶貧。
◆ 凌Sir(後排左四)早於1994年已協助由曾志偉(前排左一)主辦的減災扶貧行動,帶領香港大學生和在職人士前往廣西和貴州考察及扶貧。

◆ 1996年,凌Sir擔任行路上廣州領隊,憑其警務專業保障了參加者的安全及活動順利進行。
◆ 1996年,凌Sir擔任行路上廣州領隊,憑其警務專業保障了參加者的安全及活動順利進行。

  以專業態度和技能作終身義工服務社會,是退休高級督察、郊野義務搜索隊創辦人凌劍剛對自己人生許下的承諾與追求,當中蘊藏的是他對香港的深情與熱愛。

  人稱凌Sir的凌劍剛,將超過半個世紀的人生歲月,毫無保留地投入到義工服務中去,自中學時代在香港紅十字會青少年團服務殘疾兒童及長者起,樂於助人的天性已顯露無遺。加入警隊後,這份熱誠與熱心始終相隨,促使他將警務工作與社會服務相結合,其間無論是參與苗圃行動內地助學服務,在民安隊擔任少年團教練,還是在警隊中處理種種社會事務,他都始終不忘初心,堅持專業。

  凌劍剛退休後,將豐富的警務經驗轉化為社會服務的動力,並將相關技能用於更廣泛的社會服務中,其間創立了郊野義務搜索隊,傳授警方的搜索經驗給民間,並成功尋回多宗失蹤者,展現了專業技能在民間的巨大價值。

  應用警務專業於民間搜救

  凌Sir服務警隊28年,曾涉足警隊多個部門,包括水警、交通警、離島村落巡邏隊「穿山甲」、機動部隊和CID等,退休前是東九龍警區高級督察,主理反山賊特遣隊。退休至今近20年,曾任匯賢智庫地區主任、毅進課程導師、現任保安學會顧問、培訓導師、樹藝師、攀樹師及業餘作家。

  作為資深的警務人員,凌Sir堅信自己在警隊獲得的專業訓練和知識,對其退休後的義務工作大有幫助。甫見面訪談,警隊的話題剛打開,他即滔滔不絕介紹說,2000年期間,香港警隊東九龍總區針對山賊及郊區爆竊案,自主研發了一套郊野執法技術,內容涵蓋「追蹤」、「搜索」、「埋伏」及「突擊」等環節,當時正擔任將軍澳及西貢分區野外反爆組主管的他亦參與了相關技術的研發。「兩個分區在應用這套技術後兩年爆竊案下降了九成,當時犯案率急劇下降,鄰區卻急劇上升。」說起當年威風讓凌Sir仍感得意,他笑言,相關技術先後傳授給東九龍總區衝鋒隊、機動部隊和各分區人員,沿用20多年至今。

  這套技術其後經調整完善為「搜索」、「追蹤」、「調查」和「現場處理」四個新範疇並轉化為民用。凌Sir退休後創立「郊野義務搜索隊」,致力提供搜索郊野義務服務及傳授相關技術及經驗,在這套技術的協助下,十多年間處理了超過50宗案件,成功尋獲失蹤者13宗,其中4宗生還。

  尋人不計生死解家屬心結

  談到「郊野義務搜索隊」的成立,凌Sir回憶指,2005年警隊休班探員丁利華獨自在西貢行山時迷路,打電話求救後信號中斷並從此失蹤,警方出動大量警力,連續十天在可疑地點搜索未果,最終放棄行動。「我當時剛退休正在外地度假,因曾負責西貢山區的反山賊工作,非常熟悉當地的山嶺,於是致電前上司希望提供協助,但其後卻被告知已確認每一方寸都搜過,絕不會遺漏。這樣的說法和做法我實不敢認同。」凌Sir嘆謂,搜救行動講求專業,需要運用排除法不斷反覆推敲、觀察,即使同一個點同一個位置同一條路都有不同的盲點,必須前後左右角度看同一個景觀,盡可能確保重要線索沒有被錯過,「這絕非人多就能取勝的工作!」

  最後他集結了在互聯網認識的一班志同道合人士,包括來自電訊業、行山專家、消防、民安等各具相關專長的行山友,一同組隊上山義務搜救,可惜始終無功而還。「在過去的19年,搜索隊將整個西貢分作34個一平方公里的小格,逐格搜尋,至今仍未停止。」凌Sir補充說。

  事件啟發他在2007年創辦「郊野義務搜索隊」,希望集結社會力量,透過參與者的經驗和專業知識,為市民提供郊野義務搜索服務。現時搜索隊活躍成員近100名,包括退休和現役紀律部隊隊員、民安隊員、行山愛好者,無線電或電腦技術專業人士等。每當政府部門放棄搜索,隊伍便開始介入繼續搜索,2018年滑翔傘愛好者鍾旭華在大嶼山失蹤,2023年拔萃男書院學生曾憲哲在郊野失蹤,搜索隊均有份參與搜救。

  凌Sir坦言,搜索結果大多是只尋到遺體或枯骨,只有極少數在短時間內找到生還者,但自己經歷28年的警務人員生涯早已習慣。儘管如此,搜索行動亦並非毫無意義。「『尋人不計生死』是郊野義務搜索隊秉持的信條,然而面對生命的脆弱和無助,也許我們最後尋到的已不是生還者,但能夠尋回失蹤者的遺體,這對失蹤人士的家屬來說,能得出一個結果,還他們一個心願,已是一種釋懷和安慰;而由於自己已盡了力,所謂『盡人事,信天命』,也不會覺得太遺憾。」凌Sir略帶感觸但不無欣慰地說。

  善用樹藝知識修樹育古蹟

  從他的談話中,深刻地看到凌Sir的義工服務,與他從事的專業確實息息相關。對他來說,義工服務不僅需要熱情,更需要專業,為此特通過各種培訓和實踐活動,推動義工專業化,提高服務效率和品質。退休之後,他花更多時間和心力於推廣相關理念,當中無論是在家長教師會做培訓義工,在保安行業提供專業顧問服務,還是在古蹟保育工作中貢獻力量,都力求將義務工作做到專業化,與正職團隊並肩齊進。而專業以外,更體現了他服務社會的廣泛性和深入性。

  事實上,他的義工服務不僅限於搜索與救援。近年他積極投入於保育義務工作,當中為了把事情做好而堅持專業所作出的付出和努力,尤其令人佩服與動容。「數年前颱風山竹對香港造成了嚴重破壞,吹毀了大量樹木,當得知離島區的政府樹隊缺人,覺得有需要我就去做。為了做得更專業妥當,我在65歲之年走去學爬樹,最終考獲了樹藝相關的四張證書,開始了現時善用樹藝專業知識,清理和保育古蹟、風災後協助清理塌樹、為有需要人士修樹及斬樹等工作。」凌Sir娓娓道來。

  秉持終身義工理念續前行

  多年來,凌Sir以助人為樂的精神,不斷身體力行服務社會,他的努力和貢獻得到了各界的廣泛認可和讚賞。當中,他本人於2008年已因參與義工服務超過200小時,獲得特首夫人及社會福利署署長頒發義務工作嘉許金獎;由他創辦的郊野義務搜索隊2008年7月獲香港青年發展網絡選為2007年十大好人好事之一;2008年9月,有關尋獲失蹤日本遊客事件獲黃大仙警區指揮官發感謝信讚揚;2009年,獲義務工作發展局頒發第三屆香港傑出義工獎感謝狀;2010年8月,有關尋獲失蹤機師事件獲新西蘭駐香港總領事發感謝信讚揚;去年更獲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頒發「2023感動香江團體」獎,以表彰團隊不計回報拯救生命,為無助家庭帶來希望的事跡。「這種種榮譽,不僅是對我個人的肯定,更是對所有義工工作的肯定。」凌Sir謙遜地說。

  凌Sir的義工服務走出了香港,足跡更遍布內地。他早於八九十年代,已參與苗圃行動內地助學服務,包括三屆行路上廣州、97年行路上北京,以步行者身份籌款、以籌辦者身份培訓參加者、最後以籌委會身份改善步行體制;亦曾為宣明會培訓饑饉三十的領袖,並協助籌辦減災扶貧活動,分別帶領香港大學生和在職人士往內地考察和扶貧。

  退休將近二十年了,凌Sir至今沒有停下腳步,依然以專業的精神活躍在社會服務的第一線。他除繼續在保安專業學會擔任顧問外,閒餘更執筆撰文,以業餘作家的身份分享自己在不同專業領域的知識和經驗,扶助後輩,目前已出版了警隊歷史故事、考警天書、考警天書之執法手冊、保安天書、防狼天書等12本書籍。此外,更通過文字交流、擔任顧問、參與培訓等方式,傳播他的專業知識和義工精神,期望激勵更多人投身社會服務,積極傳遞義工精神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