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視窗】提綱戲的價值
內地的提綱戲中斷了一段頗長的歲月,台灣的歌仔戲是碩果僅存保留即興演出的地方劇種。林鶴宜在《東方即興劇場歌仔戲「做活戲」》一文指出台灣歌仔戲是目前東方戲劇中,保留「幕表戲」即興演出最完整的劇種。從內台商業戲院到外台廟會劇場,一直以來,台灣職業歌仔戲主要都採取「幕表戲」的方式運作其演出,不曾間斷。藝人們稱幕表制的即興演出為「做活戲」,稱幕表為「台數」或「劇本」。近30年來,歌仔戲雖然被鼓勵往藝文劇場採用定型劇本的「精緻化」發展,但至今仍有為數不少的民間戲班,擁有優秀的講戲人才和即興功力高強的演員及樂師,持續在廟會劇場「做活戲」。
林鶴宜從事台灣戲曲研究多年,在長時間的田野觀察中,深刻感受到「幕表戲」的編創和演出,對於演員,既是演技的呈現,同時又是能力的開嶺。即興演出不倚賴事先的排練,因而演員在表演的當下須時時注意同台演員的反應,不斷地調整,以控制情節的鋪陳方向,同時還須和台下觀眾反應互動;另一方面,因為沒有事先排練出一套固定的演法,演員得以任意揮灑。換言之,即興戲劇不但擴大演員的表演意識,更激發演員以更多樣的手段進行創造。
另外,彭林剛在其撰寫的《揭秘「幕表戲」》一文認為農村多數戲班流動性大,舞台條件差,他們演出時所依據的幕表,則都由演員自己記錄,或者乾脆記在腦子裏。一些經驗豐富又肯用功的演員,往往能記住兩三百部戲的幕表,隨時可以背誦無誤。因此可說,路頭戲是一種沒有劇本的戲。這種沒有固定劇本的戲劇,與我們平時從教科書和戲劇理論中獲得的知識是大相徑庭的。因為在人們一般的印象中,戲劇的演出必然地是由劇作家先寫出劇本,然後由導演指導(領導)演員們進行排練,最後經過有關領導或文化管理機構的審查通過,方才在舞台上演出的。而路頭戲的這種表演方式,不能不令我們感到十分新奇和陌生。 ◆文︰葉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