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冀設語言專場 助少數族裔識國安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龍)多名市民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區議會及地區團體在推行愛國主義及國安教育方面不遺餘力,令區內市民透過多樣活動認識國家發展,了解中華文化。他們認為,國家安全人人有責,國安教育應面向所有香港人,建議在部分少數族裔聚居的地區,舉辦不同語言的愛國主義及國安教育活動,同時更多組織區內市民到香港的愛國主義教育景點參觀,相信可增強他們對香港這個家的歸屬感。
市民Winnie表示,香港是中西文化交匯的地方,居住着不同種族、語言的人士。他們都是香港的一分子,因此政府同樣需要對他們做好國安教育,但她留意到現時許多愛國主義教育的活動、宣傳、論壇等,都以中文為主,只有少數會配有英文說明。
她建議各區民政處應按照自身的情況,例如將軍澳、離島區說英文的外國人較多,油尖旺區的南亞裔人較多,九龍城更被稱為「小泰國」等,在舉行國安教育活動時有針對性地設置語言專場,同時與積極協助少數族裔的團體合作,深入了解少數族裔的需求,主動帶他們融入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歷史,讓香港每一個人都充分感受到,國家安全與自己息息相關。
倡恒常辦愛國教育參觀活動
教師林Sir表示,香港有許多愛國主義教育景點,例如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在歷史博物館設立的國家安全展覽廳等,都有許多有用的資料,以不同形式展示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各區區議會應恒常組織市民參觀這些景點,並邀請專業人士作講解。
市民馬先生表示,要加強市民對國家的認同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讓更多市民親身到內地看一看。他留意到現時各區都非常關注國安教育,以不同形式做好宣傳或舉辦活動,但主題應進一步集中,以加深市民印象。
他建議還可從軟性教育入手,例如請民政事務處做好統籌,在特定時間,在不同地區以特定專題的形式推廣中華文化,再由區內團體思考具體的活動,相信可更有效提升市民,特別是年輕人對中華文化的興趣,從而增強國家認同感,提升維護國安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