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銀首七月新增貸款超13.5萬億

  圖:人行數據顯示,今年首7個月人民幣新增信貸13.53萬億元。
  圖:人行數據顯示,今年首7個月人民幣新增信貸13.53萬億元。

  【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中國人民銀行(下稱人行)數據顯示,首7個月人民幣新增信貸13.5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社融規模增量18.87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少3.22萬億元或14.58%。人行主管媒體《金融時報》稱,金融總量增速高於名義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總體保持合理增長。近年來隨着經濟轉型升級、有效需求不足和治理資金空轉,金融總量增長整體「減速提質」。受訪專家指出,上月金融總量增長基本穩定,月末增速與前值基本持平,加之社融規模增速較上半年名義GDP增速高約3.2個百分點,表明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大。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7月素來是「信貸小月」。從年內累計新增信貸規模,以及M2(廣義貨幣)和社融餘額同比增速繼續高於名義GDP判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依然充足。周茂華補充說,企業新增信貸同比少增,與規範「手工補息」和治理「資金空轉」有關,鑒於中長期新增信貸及票據融資表現相對較好,企業對市場需求的復甦仍持樂觀態度,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也在加大。此外,居民消費信貸需求雖然仍偏弱,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其購房需求已有企穩跡象。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劉濤指出,信貸需求的偏弱不可避免會影響到社融增量端,但在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融資的共同助推下,上月社融仍比去年同期多增2342億元,基本接近2022年7月時的水平。

  人行料全面降準50基點

  周茂華坦言,內地樓市交易表現低迷、地方融資平台舉債不斷規範,以及銀行定期存款佔比仍相對較高等,是近幾個月M1(狹義貨幣)同比大幅收縮的主因。但隨着中國經濟的持續復甦,金融市場情緒的趨勢回暖,未來經濟活躍度有望進一步提升,後續信貸增長將逐漸向趨勢水平回歸。

  華金證券首席宏觀及金融地產分析師秦泰從人行最新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看,其長期內部均衡目標已由「偏鬆」轉向支持性的中性立場。他預計,人行有望在美聯儲降息前後實施50個基點的全面降準,藉此一次性補充中長期所需的必要流動性,避免新增信貸投放速度的過快放緩,「年末M2同比增速或約6.3%左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