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線/靜是一味藥\李丹崖
每年暑期,我都要帶着家人到鄉下去小住一段時間。
對於孩子,可以和鄉間的小動物「交朋友」,可以在草木葳蕤的季節帶着一本插圖版《本草綱目》認識每一株植物的「性格」。
對於愛人,可以暫且放下繁重的課業教學,她是教師,暑假是她反思教學、徹底清零心域的另一種修煉。
對於我呢,則可以休一個小長假,騰空自己,開啟一番回憶的旅程,回味自己在這裏成長的每一寸光陰,讓自己成為一條魚,做一次精神的溯流。
這些,似乎都算是暫且告別自己熟悉的生活場,去相對有陌生感、疏離感的場域,格式化一下自己運行了太久的「內存」,請自己心靈的CPU運轉更高效一些。
我會在故鄉的屋檐下給女兒講曹操讀書的故事,會在樹蔭下,攤開《曹操集》,講述曹操在譙令谷讀書的典故──「故以四時歸鄉里,於譙東五十里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絕賓客往來之望。」曹操每遇挫折,總要回到故鄉,在譙郡東側約五十里的地方,築造精舍,精舍,即古代文人讀書休養之所。曹操的精舍地處偏遠,泥濘遍地,曹操卻喜歡,因為這樣,很多造訪他的人都要考慮一下重重泥濘,可以讓大多數人望而卻步了。
生活在群居的社會,我們難免會與社會的各個層面有着千絲萬縷的密切接觸,在俗務中摸爬滾打久了,獨處反倒成了一種奢侈。
有一年秋日去徽州的查濟古村住下來,那是一處民宿,院子裏種着銀杏樹,已然金黃,柿子樹上,結的鬱鬱纍纍的柿子飄着甜香,粉牆黛瓦之中,曬秋的滿篩籮火紅的辣椒耀眼。夜闌出門望山,山黑魆魆的,有靜氣,讓人心湖安寧。秋蟲遍野,枕着蟲鳴入眠,一夜酣睡,這樣的靜謐讓人痴迷。
靜是一味藥,能醫人愚鈍。近讀斯蒂芬妮·羅森布魯姆《精緻的獨處》,他說:「獨處時我們會進入『省電模式』。在這種狀態下,我們可以摘掉在公眾場合戴上的面具,做回自己。」
這些「面具」,我們或可以理解為「頭銜」「職務」「榮耀」「光環」……若你久離故土,那就回到安謐的故鄉;若你久居平原,那就尋一處葱蘢的山巒;若你處在近水的海邊,那就尋一處戈壁也不是不可以……暫且擺脫掉那個匆忙的自己,讓自己慢下來,靜下來,從容下來,心靈的電流儉省下來。靜能生慧,慧能富足,富足了再次回歸日常,你已經超越了從前的那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