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見證/治理具成效 黃河蛻「沙」衣
「解通銀漢應須曲,才出崑崙便不清」,站在準格爾黃河大峽谷內的觀景台,香港傳媒學子們心情激動地欣賞黃河兩岸的美景,出乎意料的是眼前所見並非混浪滔天的萬里沙,而是清瑩秀澈的碧波。
作為母親河,黃河的中游河段流經黃土高原,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其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在黃河的治理上,自1980年起,水利部、黃委會、黃河中游局、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等部門展開了「保護母親河大行動」。
具體來看,準格爾旗在沿黃範圍連續實施了國家水土保持重點治理項目、水土保持治溝骨幹工程、砒砂岩沙棘減沙生態治理項目、沙棘減沙工程、黃土高原淤地壩建設項目等水土保持治理項目。
另外輔以打造生態廊道,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嚴格執行24小時入黃水質監管。黃河終於蛻去「沙」衣,一灣清水靜卧準格爾,為遊客呈現嶄新面貌。
帶動當地村民收入
黃河水清,峽出平湖,給沿黃地區旅遊業的發展創造了新機遇。黃河準格爾段碧波如練,兩峽嶙峋險峭,谷中坐落一淳樸古村落,吸引國內外遊客尋幽探勝,紛沓而至。
對於當地村民而言,黃河大峽谷成為風景秀麗的4A級景區極大帶動了當地村民的收入。黃河大峽谷負責遊艇項目的駕駛員張師傅談及過去感慨萬千。他說:「我2000年開始在河上駕駛擺渡船,擺渡貨物和汽車,後來從擺渡公司離職了,正好碰上黃河大峽谷旅遊項目招聘遊艇駕駛員,便在幾年間親眼見證了黃河的治理。」
在他的印象中,最直觀的感受是水清了,遊客多了,村民工作變輕鬆了,收入也提高了。他表示:「現在環境變好了,從前的黃河水不是現在這樣綠的,是黃色的,河裏還經常會有垃圾。之前的村民都很窮,沒有什麼收入來源,只能靠河裏打魚為生。來旅遊的人體驗方式很單一,就是品嘗一下當地的魚,甚至連最基本的衞生和廁所這類問題都沒法解決。現在黃河大峽谷生態旅遊火了,遊客與日俱增,附近的村民既可以在景區打工,也能做點小生意,拓寬收入渠道。」\大公報實習記者陳詩琦、張博涵、嚴鈺儀、李嘉垣、楊知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