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員荒仍未解 泳池訓練「門常關」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僖)港九拯溺員工會副理事長胡啟榮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全港共有45個公眾游泳池場館、逾1,500個私人泳池、39個公眾泳灘,倘全開勉強能應付泳會或泳班需要,但由於救生員空缺率約三成,不少公共游泳池無法正常開放,連帶泳會也無法在有關泳池訓練。因應有泳會反映,所有的教練都擁有拯溺資格,無須場地提供救生員,泳總於上月向屬會發出的信函指,康文署已推出「靈活運用閒置泳池設施試行計劃」,將4個因救生員不足而關閉的泳池開放予屬會租用,但使用時必須有最少一名持牌救生員在場。
康文署:已推試行計劃有條件開放租用
胡啟榮表示,特區政府游泳設施旺季需要約2,200名救生員,目前空缺率約三成,不少公眾游泳場館因為值班救生員不足而臨時關閉。同時據他了解,目前39個泳灘中亦因而只能開放21個。
私人泳池的「救生員荒」也嚴重,大量泳池一周只能開放幾天,或者只於周末開放。救生員不足導致大量場地局部關閉,難以提供足夠泳線場地給泳會訓練學生。
由於招聘不到足夠救生員,特區政府計劃試行外判救生服務,但胡啟榮認為難以奏效:「全行都請不到足夠的救生員,是因為做這行的人『買少見少』,外判待遇若不吸引都無人做,待遇若高也只是挖走私人泳池救生員,且對現職政府救生員不公平,士氣更加低落。」
胡啟榮直言,願意入行做政府救生員的人愈來愈少,主要原因是,救生員連專門編制都沒有,「政府公務員架構裏,甚至沒有救生員正式職稱和編制,我們只被納入『技工』行列。而要做政府救生員並非易事,要自費考取拯溺銅章、急救證書、水上急救證書、泳池救生章、海洋基礎證書、獨木舟拯救章及沙灘救生章七個證,還要每3年考一次續牌。」
他指出,救生員每次出動,幾乎都能救回一條人命、救回一個家庭。這麼重要的工作,政府連「救生員」的正式名稱都沒有,年輕人望而卻步。同時,政府救生員起薪點1.7萬多元,頂薪也只是月薪2.4萬元左右,待遇欠佳。
「救生員同樣是拯救生命的工作,但別說和消防員比,郵差、食環署或交通督導員都比我們薪酬高不少。名義差、『沒錢途』、沒晉升機會,令救生員流失率很高,拯救生命的經驗和水準難以傳承。」胡啟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