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豐富/一畝稻花香十里 一家煮飯百家香
「春天摘下禾一顆,秋天打下萬擔糧……」悠揚的歌聲傳至田間地頭每個角落。這是萬年貢米原產地核心保護區的講解員為傳媒學子們,用方言演唱的貢米歌謠。
據悉,萬年自古就有「食盡江南米糧川」之譽,曾被前來考古的世界著名農業考古學家馬尼士博士譽為「上帝安排生產稻米的地方」。萬年稻作文化保存的相關遺產類型構成了一個內涵豐富的農業文明遺產系統,包括良種培育更新、播種移栽、田間管理、貯存加工的傳統貢米生產技術,以及農諺、飲食、節氣民俗等歷史傳承。
萬年貢米顆形如梭,米色似玉,煮之軟而不黏、柔糯可口,有「一畝稻花香十里,一家煮飯百家香」之譽。經測定,萬年貢米蛋白質含量比普通大米高出很多,且含豐富的維生素B族和一定數量的微量元素。在當地,用稻米製作的小吃品種繁多,有百吃不厭的飯麩果、元宵果、社果和清明果;有味濃香純的糉子;有令人回味無窮的水酒和穀酒,冬可禦寒,夏可解渴;有香柔可口的麻糍和湯圓;有人見人愛的年糕、千層糕、貫心米糖、酒糟魚、貢穀酒、貢米粉、貢米年糕等。
在萬年的水稻生產中,勞動人民創造出的油茶籽殼磨粉防蟲、紮草人拒鳥、打樁排泉等栽培管理方式,也是萬年稻作文化形成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