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點滴】回味無窮的酸棗
◆ 張武昌
回老家龍岩走了一趟,家鄉的生態環境保護得不錯,滿山遍野的竹木展現在眼前。微風輕吹,綠波蕩漾。森林中有許多野生的果樹,此時此刻,我也想起了野生酸棗樹,以及與酸棗相關的趣事。
兒時吃的酸棗是滑溜溜、酸溜溜的,俗話說「野果出深山」,酸棗樹通常出現在茂密的森林裏,它屬落葉喬木,樹幹高大,樹皮灰褐色,樹枝粗壯,暗紫褐色,奇數羽狀複葉互生,果實橢圓形,成熟的果實呈黃色,肉質漿狀奶白色。通常4月份開花,農曆九十月份成熟。
提到野生酸棗,估計不少人會想到北方的棗子。南酸棗跟我們平時吃的紅棗、青棗完全不一樣,它裏面的肉是奶白色、滑滑的酸酸的。南酸棗是一種野果,它和很多人害怕的漆樹可是近親關係,因此酸棗樹是漆樹科植物,而北方的棗子樹則是鼠李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酸棗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區,為了和北方的棗區分開來,因此也叫它 「南酸棗」。
農曆九月、十月份是酸棗成熟的季節,周末上山砍柴,便可以撿到從樹上掉下來的酸棗,森林中結果實的酸棗樹通常比較高大,很難爬上去摘,唯有等它自然成熟掉落。
野生的酸棗,肉少核大。酸棗有點像苦楝樹的果實,也有點像李子。以橢圓形或者是長圓形為主,果皮比較厚,沒有熟的是綠色的,摸起來硬硬的,而熟了以後就會變成淡黃色,或者是金黃色。裏面只有一層薄薄的奶白色果肉黏附在果核上。就算是果實成熟了,吃起來依然很酸。但是它卻是兒時的零食,特別是60後、70後這些曾經在南方農村生活過的,相信也有撿酸棗的經歷。
成熟的酸棗煞是逗人喜愛,一顆顆如成人拇指般大小。剝去金黃的果皮,露出雪白的果肉,放入嘴裏,酸酸甜甜,滿口生津。
我通常把撿到的酸棗,在衣服上擦一擦,連皮塞進口裏吃,牙齒咬破酸棗皮後的第一感覺是,酸酸甜甜滑溜溜的。自己吃夠後,就放在衣服的口袋裏,把口袋塞得滿滿的,帶回家裏分一些給弟妹們吃。
有一次學校放假,我與同村的夥伴一起去山裏挖冬筍,邁步走入叢林。挖筍的過程中有時也會有意外收穫,大山中有許多野生果樹,如柿子、楊梅、冬桃、酸棗等。挖筍的季節適逢酸棗成熟時間,偶爾會遇到野生酸棗樹。冬季風比較大,起風的時候,風吹果落,遍地「黃金」。此時,我們會大聲呼喚同伴過來一起撿拾,共同分享。抬起頭四處張望,終於發現了一棵碩大的、 掛滿一串串金黃果實的酸棗樹。
酸棗也叫山棗,含有氨基酸、蛋白質、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酸棗中含有的維生素E能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減少其對人體的損傷,防止皮膚衰老,美容養顏。酸棗中的維生素比藥片中的維生素更加利於人體吸收,對體質虛弱多病的人來說也能增強免疫力。此外,酸棗還有造血、補血,鎮靜安神的功效。 酸棗樹皮和果實均可入藥,有消炎解毒、止血止痛之效,還可用於治療大面積燒傷、燙傷。
酸棗還可以用來做酸棗糕,它是一種消脂特色小吃。把撿回來的酸棗洗乾淨,放到鍋內加水至浸過酸棗,然後加熱到水沸騰,直到酸棗的皮裂開,再將它們從鍋水裏取出,剝去皮,若是皮裏還有肉,可以用匙羹將肉刮出;剝去皮後,把還有核的肉放到一個盆中,用筷子大力攪拌,直至核與肉全部分離,把核拿走。分離出來的肉已經像和好的麵了,這時就可以放入適量的糖,怕酸的朋友可以多放些糖,也可以煮些紅心地瓜或是紅的南瓜與其搗在一起,這樣就不會那麼黏,拌勻後就大功告成了。最後把做好的糕擀薄,切成小塊,放到太陽下曬曬,就能吃了。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食物供應也豐富了,酸棗已經淪為一種少人問津的野果。很少人去撿它來做酸棗糕了。
山村裏的酸棗樹訴說着它經歷的風霜與果實滿枝的風光。我彷彿聽到了它在輕聲呼喚:「酸棗年年掛果,遊子何時歸來?」
喜歡吃酸棗的朋友們,十月約起去大山裏採摘、撿拾,體驗鄉村生活,呼吸清新森林空氣,順便找回童年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