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腫瘤風濕病診斷 中大學者獲裘槎麥德華前瞻科研大獎 研3D顯影術 助精準治癌症腎病


  前瞻性的創新科研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來自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的3名青年科學家,獲裘槎基金會頒授2024年度裘槎麥德華前瞻科研大獎,以協助他們在自身專門領域上不斷精進,聚焦創新科研主題。其中,中大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黎曦明去年開發了首個規模化的3D組織多重分子顯影與分析系統,並利用相關技術研發精準的腫瘤學和風濕病學診斷技術。他與團隊希望能將人體組織的解析度提高100萬倍,在不破壞樣本情況下作3D呈現,從而解開腎病、癌症和大腦疾病的奧秘及療法,將科研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

  裘槎前瞻科研大獎每年表彰本港大學的新晉學者,每個獎項提供最多500萬港元的科研基金。基金會昨日公布本年度得獎名單。黎曦明致力以3D組織顯影技術加速科研發展,並與團隊以相關專利技術成立初創公司,推動成果應用轉化而獲獎。

  在港大就讀醫科期間,黎曦明已積極參與組織透明化、3D成像和空間生物學的研究工作,在醫科畢業前曾發表10篇學術論文及取得3D組織成像技術的專利。2021年加入中大後,他與團隊結合蛋白質工程、納米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等,進一步完善3D組織成像技術,其發明更先後獲得三項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

  提高組織解析度100萬倍

  黎曦明分享道,在裘槎基金會支持下,他與團隊會循三大目標努力:一是建立3D組織顯影病理系統,提高組織解析度100萬倍,以獲取更多細胞結構和分子分布的資訊。二是革新傳統組織學有別於現有二維組織切片工序耗時且易產生誤差,其專利技術能以3D影像呈現人體組織,在不破壞樣本下幫助科學家和醫生精確了解正常和變異的組織結構,研究腎病、癌症、免疫器官和大腦疾病的變化,探索新的治療方法。

  三是將完整的組織樣本數碼化,開發虛擬組織庫,支援臨床培訓和醫學教育,為科研人員提供數據,同時借助人工智能演算法,精準鎖定組織病變區域,量化癌細胞的不同參數。

  兩港大中大學者同獲表彰

  同樣獲獎的中大化學系校長特聘助理教授呂海榮,致力研究以多樣性著稱的化學元素硼(Boron),專注開發一系列新型硼試劑,促進硼元素與有機分子的結合,推動硼化學和有機合成化學技術的發展。她與團隊希望將硼引入潛在藥物分子中,以迅速將之轉化成其他官能基團,幫助科學家迅速創造出更多種類的潛在藥物,未來或有望徹底改變藥物開發過程。

  港大物理學系助理教授楊易是本年裘槎前瞻科研大獎另一得主。他在自由電子光學與納米光子學領域有多項開創性成果,旨在提供一個通用框架,以闡明自由電子與光子之間最大量子互動的極限,及致力實現高效的自由電子與光的相互作用。

  楊易表示,獎項對其研究成果和未來構想都是重要肯定和認可,希望能激發了新的發現與應用,例如自由電子與光子的糾纏、可調集成輻射源和粒子加速器,以及生物醫學成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