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同舟共濟配合政府提升工地安全


  本港近年工地致命意外頻生,引起政府極大關注。香港房屋協會加緊推進ESG(環境、社會及管治)系列措施,包括採用新式建築法,引入安全智慧工地系統,成立項目策劃管理智慧中心及研發相關系統等;發展局亦已聯同建造業議會推出「安全智慧工地系統標籤計劃」,並獲房屋署配合實施,務求從多方面提升工友安全保障。工業意外一宗也嫌多,保障工地安全需要勞、資和各方共同努力,除了採用先進軟硬件措施配套,還要嚴格執行各項安全指引和規例,職安形勢才有望從根本上得到改善。

  建造業職安健形勢惡化,各界憂心忡忡,政府亦從善如流,去年4月大幅提高相關罰則,罰款額及最高監禁年期分別提高至1,000 萬元及兩年,不可謂不重。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建造業近年奪命意外數字居高不下,成因複雜,牽涉多方面因素,既有業內亦有外圍因素。

  整體來看,當局現時採取「剝洋葱」策略,逐層剖析成因,找出相應解決方案,例如針對施工現場問題,引入組裝合成建築法,透過「先裝後嵌」,大幅減少工地潛在危險源頭;而引進人工智能和影像監測等先進技術的安全智慧工地系統,協助進行工地實時管理,可自動快速找出沒有依照指引佩戴相關安全設備的情況。針對施工不善和設備投資不足,則引進「安全智慧工地系統標籤計劃」,強制就有關工程施加條件、預算、指定器械和警報設施提供合格監督;房協還有計劃與初創企業合作研發智能手錶和建立建築材料反欺詐系統等,盡可能減少內外潛在風險隱患。以上種種,很大程度積極採納和回應了各界的建議和關注,值得肯定。

  然而,不論規程和措施多完美,各持份者都需做好安全本分,相關部門要做好監督,確保大小僱主和施工方建立並切實執行自我規管的安全管理制度,並加強巡查執法,同時為工人提供安全培訓並定期進行考核,持之以恒對未能達標的公司和個人作出懲戒,樹立良好工地安全文化。這一過程需要政府、企業和工人同舟共濟,發自內心地為安全施工着想,細心消除安全隱患,才能真正改善行業的職安健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