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炳林:核能公眾教育顯成效 人才培育國際化

◆為讓公眾特別是年輕人有更好的參觀學習體驗,陸炳林表示,中華電力低碳能源教育中心特別設置輕觸式投影牆加強互動。
◆為讓公眾特別是年輕人有更好的參觀學習體驗,陸炳林表示,中華電力低碳能源教育中心特別設置輕觸式投影牆加強互動。

◆中華電力低碳能源教育中心設有核能專區,展示全港唯一一個中國自主研發的核反應堆華龍一號的模型。
◆中華電力低碳能源教育中心設有核能專區,展示全港唯一一個中國自主研發的核反應堆華龍一號的模型。

◆低碳夏日「童」繽紛親子工作坊。
◆低碳夏日「童」繽紛親子工作坊。

  核能是實現零碳、可持續電力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核能知識的公眾教育、人才培育,是未來發展和應用核能的基礎。香港核學會主席、中華電力低碳能源教育中心前副總監陸炳林是本地核電專家,曾在英國的核電站工作,設計維修機械人,以確保核電站安全運行。多年來從事核能教育工作的陸炳林在接受訪問時表示,透過與時並進的核能公眾教育以及大亞灣核電站30年來安全運行的印證,香港社會對核能的認識已大有改善,而香港提供的核能專業教育國際化,國家正加大核技術「出海」(即是將核技術輸出海外)力度,相信香港可在當中扮演積極角色。

  2011年福島核事故後,引發公眾對核安全的擔憂。翌年,香港核學會應運而生。由30多位來自核能、氣象學、醫學物理等的專業人士組成的核學會,成立之初便舉辦研討會,希望從專業、理性、客觀的角度推廣核電知識,但在當時強烈的反核氣氛下,不時會遭到反核團體到場示威。而各地發生的核安全事宜,亦會成為本地媒體關注的焦點,陸炳林當時幾乎每周都會接到傳媒查詢。雖然面對壓力,但他仍堅持講解核能知識,澄清似是而非及散播核恐懼的言論,希望幫助公眾理性看待和正確認識核能。

  向公眾普及低碳能源知識需要透過不同平台深耕細作。中電與香港城市大學合作於2017年設立中華電力低碳能源教育中心,多年來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及互動有趣的多媒體展品,向公眾、特別是學生普及運用低碳能源應對氣候變化的知識。陸炳林介紹指,為了能讓公眾特別是年輕人有更好的參觀學習體驗,中心與時並進更新展品,包括特別設置輕觸式投影牆,參觀者可以透過觸摸牆身的投影獲得有關核電的資訊,在互動中輕鬆學習。中心設有核能專區,除了全港唯一展示中國自主研發的核反應堆華龍一號的模型外,亦設有沉浸式3D影院,播放大亞灣核電站虛擬導賞漫遊影片,讓參觀者有如置身核電站,了解其安全運作。

  他續指,中心以多元化的活動與年輕一代互動,例如去年由中電贊助的「低碳節能小發明比賽」,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及環保意識,吸引來自80間小學和23間中學、合共超過1,100名學生提交作品。中心今年暑假正舉辦20場「低碳夏日『童』繽紛親子工作坊」,除公眾外,亦與社區中心合作,邀請弱勢社群參與,教育下一代低碳能源的知識。

  陸炳林表示,自2017年開幕以來,中心成為香港推動低碳能源和核能的重要教育基地,至今已接待超過48,000名參觀人士,包括政府官員、各界領袖、社區組織、老師和學生等。政府於2021年建議將參觀中華電力低碳能源教育中心納入中學化學及物理科的課程框架,以加深中學生對低碳能源和氣候變化的知識。

  「時間證明了一切。」陸炳林說,經過多年的努力,以及大亞灣核電站30年的安全運作,他感受到現在香港市民對核電的態度有了明顯的變化。根據中華電力低碳能源教育中心在2023年向807位參觀人士進行的意見調查,當中73.6%同意香港應該使用更多核電以協助減碳。陸炳林認為這反映香港大眾對核電的認受程度增加,公眾教育顯成效。

  在專業人才培育方面,香港城市大學的核子及風險工程學士學位課程是全港首個及現時唯一與核電專業相關的學士學位課程。陸炳林說,核能人才全球短缺,城大專業的師資和課程設置具備國際化特色,培育的學生就業出路廣泛,可以在本地、內地、海外從事核能、電力、醫療物理和風險評估工作。他認為,在國家加大核技術「出海」的大勢下,相信相關專業的學生將會大有所為。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