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人工智能豈容意識形態化\船 聲

  OpenAI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阿爾特曼近日接受採訪,呼籲建立一個「美國領導的全球聯盟」,以在人工智能領域對抗中國和俄羅斯。這種將科技競賽上升到意識形態對立的做法,不僅違背了科技發展的初衷,也嚴重破壞了國際合作的氛圍。人工智能作為一項跨國界的科學技術,其發展應當是開放、透明和中立的,任何國家或企業都不應奉行意識形態至上,限制他國科技發展的正當權益。

  科技發展推動人類進步,科技發展更有賴於人類共同推動。就人工智能而言,它的發展需要各國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人工智能研究與應用涉及大量的數據資料、演算法和人才資源,任何國家單憑一己之力難以長期佔據壟斷地位。正如一些美國有識之士所指出的,人工智能領域「應該保持透明與中立」。只有在開放環境中,各國才能共享科技進步成果,共同應對挑戰。例如,在氣候變化、公共衞生、交通安全等領域,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顯著提高了全球應對危機的能力,這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新的希望。

  令人憤怒的是,美國政府近年來不斷加大力度,限制中國獲得用於人工智能發展的晶片技術,這不僅嚴重違反國際貿易規則,也對全球供應鏈的穩定造成了威脅。但美方的做法豈能阻擋中國發展的車輪?非也。這只會激勵中國企業自立自強。從現實來看,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進步並未因外部壓力而停滯,反而在自主研發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

  有一點值得警惕:人工智能是一柄雙刃劍,將其意識形態化或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尤其可能引發技術倫理和安全風險。一段時期以來,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遠超人類預期,更超出了政府監管和法律體系跟進與完善的速度。如何確保人工智能安全、理性地應用,已經成為全球科學領域關注的焦點。只有各國攜手前行、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應對人工智能超快發展所帶來的潛在風險和挑戰。

  中國一貫主張科技發展應堅持開放合作的原則,反對任何形式的技術封鎖和打壓。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不僅服務於自身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也致力於為全球科技進步作出貢獻。如同「一帶一路」建設,不僅與世界各國共享工業產品,更與世界共享科技文明,通過開展深層次的科技合作,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造福全人類。無論是在基礎研究、應用開發還是技術倫理方面,中國所展現的姿態都是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探索解決全球問題的方案。

  科技無國界,更不應該成為政治對抗的工具。阿爾特曼宣稱「如果中國和俄羅斯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領先地位,將給美國帶來威脅」,反映出他對中國發展原則的無知。這種渲染對立的言論只會加劇國際間的不信任,更增加了技術濫用和惡意競爭的風險,可謂貽害無窮。

  中國堅定反對將人工智能領域政治化、意識形態化,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的精神,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健康發展,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博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