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童:新作融入江蘇生活記憶
著名內地作家蘇童此前出席香港書展名作家講座「文學的交叉小徑」,分享自己的文學心得,他呼應今年書展主題「影視文學」,談及對自己作品被影視改編的看法。蘇童笑言,雖然不少人不斷追問《大紅燈籠高高掛》,但自己並不「膩味」,還是很感念這部電影讓許多讀者知道自己的名字。/大公報實習記者 李兆桐
蘇童借鑒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的作品《小徑分岔的花園》,並引用博爾赫斯創作這本文學作品時的哲學思考,從而擬定自己的講座標題「文學的交叉小徑」。蘇童認為,這部作品充滿想像力,一個影響遠在阿根廷的作家,對中國如此好奇,且知道中國一部最偉大的小說《紅樓夢》。故事的主人公也跟這部小說發生聯繫,(博爾赫斯在作品中)把《紅樓夢》想像成一部講述迷宮的故事。文學創作同樣也是時間、空間與哲學像迷宮一般交織而成的「交叉小徑」。
文學改編影視不易
《妻妾成群》無疑是蘇童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曾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影片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被問及觀眾經常提到這部作品,自己是否會厭煩時,蘇童幽默地表示,「我自己還真不膩味,因為我好久沒有影視上的交易了。我永遠感念這一部電影,它讓港台、海外更多的讀者知道蘇童這個名字。」他直言,文學改編成影視作品十分不易。自己的另一部作品《我的帝王生涯》就在改編成電影的路上中途「流產」。「電影從一個想法開始,要經過非常漫長的過程。影視改編永遠在孕育,但是習慣性『流產』也是常態。」
蘇童透露,實際上早在90年代,就有導演對《我的帝王生涯》表達出改編成影視作品的興趣。當時他也沒想到這部作品是具有超前想像力的,有許多適合改編成影視作品的元素。「這部小說完成了一個未來的任務。我那時候還不知道什麼是『修仙』、『玄幻』,甚至『穿越』這些現在熱門的元素,但我就這麼寫出來了。」
根據自己喜好閱讀
除了改編成電影的《妻妾成群》與曾獲茅盾文學獎的《黃雀記》,蘇童的作品也有適合愛好寫作的讀者閱讀。談到在北師大任教創意寫作的經歷,蘇童曾對學生說「先把老師的短篇小說都讀一遍,你們就能寫好了」,這聽上去很驕傲,但實際上很多學生讀完之後,還覺得老師不夠驕傲。他認為,不同讀者閱讀的目的不同,有的是為了得到閱讀的愉悅感,有的是為了親筆創作。讀者可以根據喜好,來挑選自己的作品閱讀。
不少讀者認為蘇童的作品比較沉重,其實他的作品也有溫情一面。他提到自己一部早期的短篇作品《櫻桃》,雖然帶有一絲恐怖色彩,但其中郵遞員了卻一名死者心願的情節也讓人感到溫馨。蘇童透露這部作品來源於從朋友那裏聽來的鬼故事,其實是想表達「孤獨」的主題。郵遞員的出現讓死者不再孤獨,最後了卻心願可以離去,這是一個溫暖的故事。蘇童開玩笑說許多讀者朋友看了他的書,覺得他像個「變態」。實際上,他也有許多美好的故事想講述給讀者。他推薦書迷可以去閱讀自己的另一部短篇《白雪豬頭》,看一看他「純粹的美好」的另一種風格。
承諾明年將出版新作
被問及作為文壇「先鋒派主將」,是否會繼續「先鋒派」寫作,蘇童同樣以「交叉小徑」為例,講述自己創作的想法,「像交叉小徑一樣,所有的道路交叉的時候,我選擇那條沒有人走過的,也就是所謂的先鋒小說、探索小說。當我年紀大了,我基本上就走安全的康莊大道。」他認為,選「獨木橋」或「康莊大道」,與自己不同年紀的想法有關。蘇童表示,最新的長篇小說寫得並不順利。「寫完之後我不能滿意,等於說一座建築造好了,把它拆掉重新再來,所以它的時間這麼長。我也很怕讀者萬一明年看見我的新作時,會評價說這麼辛苦寫出來也不過如此。」他覺得,作家的寫作就是闡述自己的作品,這是一個永遠的難題。
談到接下來的新作,蘇童透露將會以自己從小長大的江蘇為背景,講述農民生活與城市生活交織時發生的故事。新作品將會融入自己在江蘇的生活記憶,講述名字一樣,但姓氏與出身背景不同的兩位母親一生的交集。蘇童笑說:「每年我出席文學活動,都在說下一部作品明年發表。這次我向大家保證,新作真的可以明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