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拚敢贏的香港運動員

  黃國 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

  巴黎奧運激戰正酣,雖未知港隊獎牌數量能否突破上屆,但「含金量」一定是歷屆最高。江旻憓首奪金牌和張家朗成功衛冕,無獨有偶都是「決一劍」逆轉勝,讓世界看到打不死的香港精神,全城都為運動員的善拚敢贏喝彩。踏上頒獎台的永遠都是少數,除了得獎的運動員,亦必須向所有艱苦訓練、付出血汗的運動員致敬。

  1996年,李麗珊為香港摘下首面奧運金牌,激動喊出「香港運動員唔係垃圾」,正正反映往日香港運動員的遏抑。在缺乏支援資源、場地匱乏的年代,在連父母家人都反對做運動員的大環境,香港運動員總是被盲目地認定「陪跑」、「無前途」。「風之后」奪金,告訴全世界香港運動員一樣得。20多年後,當江旻憓說「不是志在參與」,當張家朗成為奧運花劍68年來衛冕第一人,鼓勵大家「香港雖小但充滿可能」。我們看到,回歸後持續提升的不止是運動水平,還有運動員的雄心底氣。

  奧運開幕後,不少市民「捱更抵夜」觀賽打氣,包括支持國家隊運動員,全城散發團結氛圍。體育運動確是推動愛國教育的上佳渠道,當聽到國歌奏響,看到國旗升起,自然便激發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體育運動也是「一國兩制」的極佳體現,基本法容許香港特區以「中國香港」名義參加國際賽事例如奧運,令香港運動員有更多機會在大賽中吸取經驗。而當香港運動員得獎,升的是區旗,奏的是國歌,這特殊安排帶來不一樣的驕傲,正是「一國兩制」所賦予。

  香港愈來愈重視運動員的價值,這少不了特區政府的推動。筆者期望,政府同樣專注於提升職業教育地位,除了給予資源發展,亦要致力於宣傳,令社會更重視職業人才,令家長明白除了學術教育,還有更多成就自我途徑。

  巴黎奧運還有10天,祝中國香港隊和國家隊,繼續創佳績,寫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