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金掀劍擊熱 報班人數增
教練指裝備貴兼需苦練10年 家長重學業常半途而廢
香港在今屆奧運會一舉創造兩名金牌運動員張家朗及江旻憓,劍擊旋即成為香港王牌運動項目,再掀劍擊熱潮。前香港隊重劍運動員、香港劍擊學堂聯合創辦人兼教練總監劉金灘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近日查詢報讀劍擊班的人數明顯增加。他指出,劍擊運動漸普及,但畢竟相關學費、裝備價值不菲,支持子女走上劍擊路的家長不單要有財力,更要摒棄只重視學業的傳統觀念,希望張、江的驕人成績,能令家長相信「行行出狀元」,讓香港能培訓更多頂尖劍擊運動員,使劍擊運動成為香港的名片。
劉金灘本身是前香港隊重劍運動員,曾隨港隊參加2010年廣州亞運會。他向本報表示,正所謂「十年磨一劍」,香港劍擊運動近20年不斷發展及普及,劍擊俱樂部由2010年僅3間發展到今天46間,大量愛好劍擊的學童自幼加入俱樂部,接受長達近10年艱苦訓練,才可能擁有頂尖劍擊技藝,與世界一流運動員一決高下。「這次一舉出了兩名世界級冠軍,香港再次掀起劍擊熱潮,每天查詢報名的家長增加數十宗。」但這股熱潮仍不及3年前張家朗於東京奧運奪冠,當時報讀人數翻倍,全港劍擊俱樂部訓練班都迅速爆滿,教練都應接不暇。
香港能否再打造第二個張家朗及江旻憓?劉金灘認為家長心態最關鍵,「香港家長不明白劍擊這種競技型運動,不可能一蹴而就,總想子女一、兩年就出成績。」他說,不少小朋友在家長催逼苦練下,產生逆反心理,反而不願學下去。俱樂部訓練小朋友有全套循序漸進方案,例如幼稚園小朋友開始訓練用膠劍,也有家長不滿意。」加上學劍所費不菲,一把劍起碼千餘元,加上全套訓練裝備起碼過萬元。
另外長年訓練、外出比賽等開支累積下來都是一筆頗大數目,不是普通基層家庭所能負擔。不少家長讓小朋友學一、兩年後,就放棄練習:「真能長年練下來、練出成績的,十不存一。」
另一個現狀是,香港傳統教育觀念是讀書至上,而不是「行行出狀元」,亦令香港較難培養出頂尖劍擊選手。劉金灘惋惜地說:「練劍的學生退出高峰,是16、17歲時候。這時候中學即將畢業,要專心學業考大學,家長往往讓孩子放棄多年愛好。練到這時候,正是他們劍技成熟,開始出成績的時候。不少有天分的學生在家長壓力下,無奈放棄苦練多年的劍擊愛好。」
難忘「新星」因學業放棄練劍
劉金灘最深印象的是他培養的一名學生,曾榮獲全港中學學界劍擊重劍組個人冠軍、全港14歲以下男子重劍個人冠軍,有一天很難過地和劉金灘說:「媽咪說暫時不練劍了,要考大學。」從此放棄專業運動員前途,「他當年的隊友不少成為出色的劍擊運動員,提起當年的選擇,他仍然頗為唏噓。」
除了刻苦訓練,劍擊運動員天分很重要,「是一項追求反應和速度、充滿激情的競技運動。」他希望張家朗、江旻憓今次取得的驕人成績,可令家長相信子女能有多元的發展路向,讓香港能培訓更多頂尖劍擊運動員,助劍擊成為香港運動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