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工作前景充滿挑戰
劉仲恒 放射科專科醫生、團結香港基金顧問
扶貧工作必須做,這是大家都擁有的共識。但是貧窮問題的現狀、扶貧工作的前景、日後該怎樣做、投入多大力度,大家應該有個粗略的概念,這是筆者的觀點。
先說現狀。貧窮問題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例如疫情、政治衝突、全球化和民粹主義等。這些因素對社會上低收入群組所產生的影響是不成比例的,他們遭受的影響遠遠大於較富有的群組。這個現象有數據支持,聯合國曾表示,過去20年來富國與窮國之間的差距本來正在縮小,但是經過新冠疫情,這個趨勢在2020年一下子扭轉了過來,變成擴大。儘管38個經合組織的國家已經從疫情中恢復過來,但在最不發達的國家之間,只有一半國家能做到這一點。
聯合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不時公布「人類發展指數」,涵蓋預期壽命、教育和人均收入等因素。今年排名第一的瑞士得分是0.967,比2021年的0.962高;排名最低的南蘇丹得分只有0.381,比以前更低。這正好顯示出全球貧窮問題惡化的現象。香港亦不能置身度外,我們也不時聽到疫情後本港貧富差距大幅擴大的問題。
今年施政報告的公眾諮詢工作已經展開。扶貧工作方面,筆者有幾項建議。首先,由於貧富差距的情況比以前嚴重,扶貧工作必須要持續地做,而且要投入更多資源,「加碼」去做。其次,我們應該持續採用精準扶貧的策略,把社會資源投放在「劏房」住戶、單親住戶和長者住戶共超過95萬人的身上。
我們剛經歷過的新冠疫情,通過一種非常殘酷的方式告訴我們什麼叫做不平等。同樣的疫情,對不同群組造成不同的打擊。很少人會從心理學角度考慮扶貧問題,但筆者必須指出的實情是,如果貧富差距兩極化的問題不好好處理,很可能會加劇不少貧窮群組人士的被遺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