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時節又逢君

  羅文華 香港銀行學會考試審核委員會委員

  筆者在4月21日參加中央圖書館舉辦的藝文薈講座,題目是「詩聖杜甫—淺談詩人的詩作與人生@ 香港悅讀周」,由新城劇團的藝術總監盧偉力博士主持,嘉賓為該劇團創始人蔡錫昌,表演者為話劇「杜甫詩聖」的演員白耀燦、陳慧仙和黃清俊。

  白先生簡述他對杜詩的看法,指出杜甫將中國文字發揮到極致,打破律詩的框框(包括平仄、對仗的要求),不露痕跡,舉重若輕。杜甫的詩至情至性,表達人與人之間的關愛。白先生概括,「國家的不幸是詩家之幸」。我的腦海中頓時想到,大時代動盪往往產生偉大的文學家,如五四運動產生魯迅、茅盾及巴金等。

  而三位演員上台表演話劇中的數段,其中有兩段至為感人。其一是杜甫在人生最後一年在江南重遇李龜年,多年不見,大家互致問候。當時李龜年不滿太監高力士,離開朝廷到處賣藝維生,而杜甫也生活拮据,漂泊到江南一帶。杜甫隨即吟詩七絕一首「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李龜年大讚好詩,兩人雙手互握,-齊朗誦最後一句:「落花時節又逢君」。這是人和人之情誼的最佳寫照。

  其二是用蒙太奇手法:杜甫去世後,魂魄回來尋找妻子。她即時朗誦最喜愛的一首杜詩《月夜》,那是杜甫為她而作:「香霧雲髻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淚照痕乾。」場面至為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