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遊記/「小人物」的奧運會\杜若

  又是一年奧運年。疫情後的第一個奧運,以一種奇妙的鬆弛感拉開了它的帷幕。

  不可否認的是,奧運選手大多都是各自領域的翹楚,要達標奧運才可以參加比賽。

  但是總有那些看起來不出名的「小人物」,以他們的方式詮釋着體育精神。

  羽毛球是中國隊的傳統強項,中國選手目前也排名世界第一。在單項比賽中,中國男單的對手,是一名來自蘇里南的選手,作為運動員,這已經是他參加的第三屆奧運會。二○一六年的里約,他首輪遇上了李宗偉。○比二,總共得到五分,他結束了第一次奧運之旅。二○二一年的東京,他遇上了彼時還不是世界第一的石宇奇,但新冠讓他連比賽都未參加,草草結束了東京之行。二○二四年的巴黎,他又一次遇上了石宇奇,這次暌違三年的對決,他總共得到了十二分,比八年前遇上強者時的表現,已經好了許多。這個人口約六十萬的小國,有這樣一位堅持八年訓練羽毛球項目的選手,已然不易。

  類似的選手,還有五十七歲重拾乒乓球的華裔乒乓球手曾志英,代表小國伯利茲參加奧運一百米比賽的唯一選手Shaun Gill等等。他們的堅持與拚搏,讓人很難不想起一九三六年,戰爭陰霾籠罩下的柏林,也有這麼一位來自東方的黃皮膚一百米運動員,勇敢地站在奧運賽場。

  他們雖然是各自項目上實力的「小人物」,可他們也是各自國家堅持不懈精神的代表人物。

  奧運會,對於強者來說,是決戰紫禁之巔的乾坤一擲,而對於奪金無望的那些「小人物」而言,同樣也是值得他們一生回憶的難忘瞬間,這些「小人物」們,也有着同樣讓人感動的堅持與拚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