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中全會】《決定》強調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 科創開啟「無人區」探索引領模式

◆專家認為,中國的科技體制機制建設,必須要轉向引領者、探路者模式。圖為河北打造印刷包裝機械製造產業集群,2023年7月玉田縣一家印刷包裝機械製造企業的工人在調試產品。資料圖片
◆專家認為,中國的科技體制機制建設,必須要轉向引領者、探路者模式。圖為河北打造印刷包裝機械製造產業集群,2023年7月玉田縣一家印刷包裝機械製造企業的工人在調試產品。資料圖片

◆《決定》提出,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着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類人才素質。圖為「2023年外購電氣零、部、整件檢驗工職業技能競賽」在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1所舉行。資料圖片
◆《決定》提出,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着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類人才素質。圖為「2023年外購電氣零、部、整件檢驗工職業技能競賽」在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1所舉行。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日前公布,對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進行全面部署,並強調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創新發展政策所副所長張赤東研究員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無論是從社會創新發展,還是科技體制機制建設,中國都從模仿學習發展到多個領域與世界前沿並跑,「我們必須要適應從追隨者的『抄作業』式跟蹤模仿學習模式,轉向引領者、探路者進入『無人區』的探索引領模式,此次三中全會改革戰略部署正是體現出這種思維戰略的重大轉型。」

  《決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張赤東認為,與二十大報告所提出的「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相比,二十屆三中全會將創新相關的改革命名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這可以體現出中央對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進一步深入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已有更加清晰、明確的戰略清晰度。

  從模仿學習到獨立發展轉變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上海市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強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的過程中,堅持「三位一體」,對教育、科技、人才領域的改革進行統籌部署,系統集成。這三個領域的發展互為因果、深度耦合,不能簡單孤立地考慮其中某一領域的改革,要從系統的角度進行整體謀劃。

  「教育、科技、人才三個改革重點,是中國今後創新體制機制建設的三個重點抓手。」張赤東說,整體統籌三者的綜合改革,可以將創新體制機制建設推向更深的層次,從以前的單純推動技術研發和應用,到通過教育、人才的改革,抓住國家科技創新的根本。「三者的貫通,將會促進人才不斷湧現,源源不斷地創造出新的原創技術,進而推動科技成果的不斷產出,形成創新發展的良性循環。」張赤東表示,此次二十屆三中全會出台的系列改革政策,也說明在科技治理、創新發展政策等方面,中國開啟了從模仿學習到獨立發展的重大轉變。

  引導企業加大投入技術研發

  張赤東認為,《決定》提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主動牽頭或參與國家科技攻關任務等相關改革措施非常關鍵。進入科技創新的「無人區」,作為創新主體的企業不能只進行一些產品實驗和低端應用等淺層次的研究,此次提出的多項政策,都是引導企業加大投入技術研發,特別是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基礎研究活動。例如,建立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就是支持從制度建設上促使企業加強對研發活動的持續長久投入,保證有更多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逐步進行更為高級的基礎研究,進而有能力牽頭或參與國家科技攻關任務。

  科技計劃管理需提出中國方案

  在張赤東看來,《決定》中出台的多項措施,直接回應當前創新體制機制中的多個「痛點」問題,並給出了「藥方」。在人才建設方面,中國面臨着高技能工程師、專業化職業工人缺乏的情況,相應地,在教育和人才改革方面,《決定》提出,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着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類人才素質。建設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

  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決定》提出要「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張赤東表示,這一政策說明在攸關國家安全及重大利益上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要統一布局、籌劃和組織,明確國家作為發起者、組織者、資助者、推動者在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問題上的基本定位、手段和方法,並提出了明確的統籌部署。

  當前,中國在部分科技領域進入了「無人區」,科技計劃管理等方面也需要隨之進行轉型。張赤東表示,目前中國的科技計劃已不能再延續此前的「追隨者」方式,要與產業創新變革進展相匹配,加強有組織的基礎研究,針對創新發展的實際問題,提出中國的解決方案。《決定》強調改進科技計劃管理,強化基礎研究領域、交叉前沿領域、重點領域前瞻性、引領性布局,就是致力於推動中國未來發展的戰略轉型。

  論文專利應產生大量真正有用成果

  業界普遍認為,中國當前存在科技經費使用效率偏低的問題,這並非是中國的科技論文少或是專利少,而是真正產出的「有用成果」少。張赤東表示,當前中國的年度研發經費支出總額已超過三萬億元人民幣,這應該產生大量的真正的有用成果,在推動涉及經濟、安全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上作出貢獻。《決定》提出允許科研類事業單位實行比一般事業單位更靈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實行企業化管理,就是讓科研機構能夠在結合實際的情況下更靈活地激勵研發人員,提高研發能力,提高研發質量,提高研發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