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五月內地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額增14.1%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曉芳 北京報道)知識產權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國新辦29日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今年1月至5月,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總額達1,80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4.1%,其中出口額同比增長17.7%,高於進口額增速4.7個百分點。截至今年6月,國外在華有效發明專利量和有效註冊商標量分別達到了91.9萬件和213.5萬件,同比分別增長了3.9%和3.8%。

  截至上月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442.5萬件

  申長雨指出,截至今年6月,中國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到442.5萬件,權利人為企業的發明專利比重提升到72.8%,企業創新更加活躍。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9件,提前實現國家「十四五」規劃預期目標。「國內有效註冊商標量達4,590.9萬件,再創新高。」

  他表示,知識產權有效賦能經濟創新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國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利轉讓許可次數同比增長22.2%,一批高價值專利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產業場景中加速落地。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達到15.3萬億元,佔GDP比重增至12.7%。今年1月至5月,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總額達1,800億元,同比增長14.1%,其中出口額同比增長17.7%,高於進口額增速4.7個百分點。

  「開放60種知識產權基礎數據,實現『應開放盡開放』」。申長雨表示,國家知識產權局持續提升知識產權審查質量和效率,發明專利平均審查周期壓減至15.7個月,審查準確率達94.2%,商標註冊平均審查周期穩定在4個月,審查合格率保持在97.7%,均達到相同審查制度下的國際先進水平。

  國外在華有效發明專利量同比增3.9%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胡文輝在發布會指出,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全國建設了115家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其中備案的外資和合資企業就超過了5,000家,提供了與國內企業同樣的快速協同保護服務。2023年,外資企業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滿意度達到了80.55分,比2022年提高了1.44分。國外來華的知識產權申請量、授權量、有效量也都快速提升,截至今年6月,國外在華有效發明專利量和有效註冊商標量分別達到了91.9萬件和213.5萬件,同比分別增長了3.9%和3.8%,「顯示出國外企業對中國的市場高度重視,對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充滿信心」。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副局長、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在發布會表示,2023年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40.6萬件,佔同期全社會發明專利授權總量的四成半,近五年年均增速達21.0%。截至2023年底,共有15.5萬家國內企業擁有數字經濟相關發明專利,較上年增加3.1萬家。

  中國AI發明專利有效量增速超40%

  截至2023年底,中國人工智能發明專利有效量達到37.8萬件,同比增速超40%,是全球平均增速的1.4倍。「國外企業也在不斷強化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在華的專利布局。截至2023年底,共有93個國家(地區)在華擁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有效發明專利,其中61.8%屬於數字產品製造業。」

  葛樹指出,外國企業在華申請專利保護更加積極。上半年,國外申請人來華發明專利申請共7.8萬件,同比增長13.1%。其中,申請量排名前三的國家分別是日本,2.2萬件,同比增長7.3%;美國2.0萬件,同比增長11.4%;韓國1.0萬件,同比增長18.2%。

  香港文匯報記者從發布會獲悉,截至今年6月,國外在華有效發明專利和有效註冊商標量分別達91.9萬件和213.5萬件,保持穩定增長,同時還實現244個中歐地理標誌產品互認互保,完成第二批350個產品清單公示。

  知識產權分項數據 (部分)

  ◆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442.5萬件

  ◆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2.9件

  ◆國內有效註冊商標量4,590.9萬件

  ◆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總額達1,800億元人民幣(今年1月至5月)

  ◆國外在華有效發明專利量91.9萬件

  ◆國外在華有效註冊商標量213.5萬件

  ◆發明專利平均審查周期壓減至15.7個月

  ◆中國人工智能發明專利有效量37.8萬件(截至2023年底)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