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研新招檢測硫磺防腐劑更快更準

◆許軍(左)及陳錦津(右)研發的色氨酸磺酸鹽測試,能更準確有效地檢測經亞硫酸鹽防腐劑處理的食品及中草藥。 浸大圖片
◆許軍(左)及陳錦津(右)研發的色氨酸磺酸鹽測試,能更準確有效地檢測經亞硫酸鹽防腐劑處理的食品及中草藥。 浸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硫磺處理是食品和中草藥業界常用的防腐方法,通常透過硫磺燻蒸和添加亞硫酸鹽等做法去防腐,但人體若攝取過量防腐劑,會導致呼吸道疾病。香港浸會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全新方法,透過色氨酸磺酸鹽作為新的化學標記,檢測經硫磺防腐劑處理的食品及中草藥。與現有測試相比,新方法能更準確、快速且有效地檢測大量樣本,有望提升食品安全和加強品質保證。

  據介紹,現時最常用的亞硫酸鹽測試,其不穩定的化學特性會影響檢測準確性,也會因含豐富硫化合物的蒜頭和洋葱而出現假陽性,還需要大量人手和時間配合,故難以作大批量檢測。

  浸大中醫藥學院教學科研部助理教授許軍的團隊,遂利用非標靶代謝組學方法,在經硫磺燻蒸的樣本中鑑定出一種名為色氨酸磺酸鹽的化合物,並以此為20種食品作比較測試,確認所有經硫磺燻蒸的食品樣本都含有色氨酸磺酸鹽,但未經燻蒸的樣本則沒有找到色氨酸磺酸鹽,顯示這種化合物有潛力成為辨別是否經硫磺處理食品的特定化學標記。

  研究團隊又在市面收集了50個食品和中草藥樣本,同時進行色氨酸磺酸鹽測試和亞硫酸鹽測試,最後發現大部分食物樣本對上述兩項測試的結果大致相同;惟當中粟粉、楊桃乾、芒果乾、雪耳的色氨酸磺酸鹽檢測呈陽性,蒜頭、洋葱呈陰性;亞硫酸鹽測試卻得出相反的結果。

  研究人員相信,蒜頭和洋葱中的硫化合物令亞硫酸鹽測試結果呈陽性,並非因硫磺處理所致;至於另外四個樣本檢測結果的差異,則可能由於亞硫酸鹽不穩定,食物經歷高溫和長時間儲存,致令檢測出現假陰性。

  有望進一步開發作商業應用

  在測試程序方面,許軍指色氨酸磺酸鹽測試能更快速和更自動化,當中包括一小時的超聲波萃取和兩分鐘的質譜分析程序,可同時處理多批樣本,相比亞硫酸鹽測試則需要2.5小時的人手操作,並只包括單一樣本的回流萃取和滴定程序。

  團隊認為氨酸磺酸鹽測試有潛力成為更具成本效益的檢測方案,希望能作進一步開發,以作商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