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致進口成本漲 美製造業短暫繁榮失動力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製造業在疫情時期曾迅速發展,但短暫的繁榮如今已失去動力。《華爾街日報》報道,受困於利率高企、運營成本攀升、美國加徵關稅導致進口成本上漲、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等,美國製造商正紛紛裁員減產度過艱難時期。多個產業的製造商高管都警告,美國消費者開支收窄,導致市場需求低迷,美國企業要面臨今年有挑戰的商業環境。

  報道指出,從去年11月至今,全球最大農用設備製造商迪爾(Deere)已裁員約2,100人,佔時薪制員工15%。美國知名休閒車製造商Polaris今年第二季度利潤按年跌49%,電單車和休閒船舶等銷量都見下滑,行政總裁斯皮特森直言,「事實證明,美國零售業較任何人預期都要疲軟。」

  《華爾街日報》分析,美國製造業在疫情期間不論銷售額還是利潤都增速強勁,多數源於居家隔離的消費者無法將錢花在服務業上,轉而採購新傢具等產品,推動製造業發展。然而全球供應鏈樽頸令美國製造商難以獲得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脹隨之攀升,高企的價格最終打消了消費者的購物熱情,市場需求轉趨低迷。

  報道也稱,美元升值令外國製造商品出口至美國的成本降低,令美國企業與外國對手競爭時,處於不利位置。

  加州製造商Accu-Swiss為半導體、生物醫學和食品行業生產小型精密零部件,公司總裁薩爾斯瓦拉不滿稱,美國對海外產品進口施加關稅推高通脹,令企業使用的不鏽鋼等材料成本遠遠高於海外競爭對手,「強勢美元確實造成了差異,海外企業的原材料成本要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