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新征程 關鍵詞:機遇/香港建科學城 讓經濟更加「着地」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決定》,對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進行全面部署,並強調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創新發展政策所副所長張赤東研究員在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香港作為擁有無法取代優勢的特別行政區,要選擇好自身的產業定位,一定要把本地優勢和特色發揮好,特別是要在本地競爭力上下功夫,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他認為,香港建設科學城非常有必要,因為實體產業的發展,可以讓香港的經濟更加「着地」,而不是「飄」在空中。\大公報記者 劉凝哲北京報道
「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其中『因地制宜』切中當前中國各地發展布局未來產業的『痛點』。」張赤東表示,「因地制宜」的關鍵,是各地政府如何建立起適合本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並提出與本地財力、能力相適應的支持政策。
港要與灣區內地城市梯度合作
他說,近年來在各地調研中發現,多地在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方面,往往有一些「抄作業」心態,看到熱點領域前景廣闊就不顧當地自身的基礎與環境,「頭腦一熱」衝進去,造成多地產業布局同質化嚴重,未來可能面臨競爭激烈甚至「贏者通吃,敗者退場」慘痛後果。很多具有良好前景的未來產業,需要在前期大量投入,並不適用於全部城市,尤其是在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背景下,各地一定要把握好本地相對的比較優勢進行戰略性產業布局。所以,在《決定》中強調「因地制宜」是非常及時的,關鍵在於如何有效落實中央的戰略部署。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對於香港亦不例外。張赤東表示,曾參加香港新田科技城調研,對香港的科技創新發展有一些認識和理解。他認為,香港作為特區,有其無法取代的優勢。在科技創新領域,香港比鄰廣東,特別是與內地科創前沿城市深圳緊鄰,因此香港選擇好自己的產業定位非常重要。
「一方面,香港要與深圳等大灣區城市形成梯度或互補性合作關係,另一方面要發揮出香港的優勢和特長」。張赤東以新田科技城建設為例,他認為,香港建設科學城非常有必要,因為實體產業的發展,可以讓香港的經濟更加「着地」,而不是「飄」在空中。不過,在新田科技城的人才引進計劃、實體產業規劃等方面,要避免與珠三角出現同質化,此外,從國際角度考量,還要避免與新加坡的發展模式過度重合。
大疆發展模式值得學習借鑒
「在因地制宜上,香港一定要把本地優勢和特色發揮好,特別是要在本地競爭力上下功夫」,張赤東說。他認為,大疆就是一個成功創新發展模式,值得學習借鑒。源自於香港科技大學實驗室的大疆,將產業基地放在大灣區,將市場開拓至中國乃至全球,已成為當前全球無人機產業的佼佼者。
張赤東表示,香港寸土寸金,一定要布局高附加值和創造力的產業,研發前沿性的創新產品。香港一定要把握發揮好自己的優勢,下游的產業鏈和經營可以放在廣東其他地區,在粵港澳大灣區內部形成一個更好的產業鏈供給鏈條。這樣以來,可以形成研發、生產、銷售、商業化、運營管理等創新閉環,構成良好的創新生態,全面提升城市創新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