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三中全會/建「一帶一路」展館 為中小企走出去鋪路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謀劃部署。昨日,香港中小企協會會長佘繼泉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在香港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時,希望推動本港企業與內地更多城市建立聯繫,協助將內地土特產賣到海外,鞏固發揮香港國際貿易中心作用。為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他希望能在香港建立「一帶一路」的實體展覽館,幫助香港企業了解沿線國家的稅制等基本情況,推動貿易往來。
加強港商認識「一帶一路」
「之前香港沒有養殖業、農作物,很多天然資源都在內地,所以我們要和國家配合」佘繼泉說道。三中全會提到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且推動生產要素暢通流動,佘繼泉希望,未來可以在已有大灣區「9+2」城市的基礎上擴大範圍,讓香港的中小企業能同廣東省轄二十一個地級市都掛鈎,協助其銷售海鮮、農作物等當地特產,相信能更好發揮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在貿易上的優勢,協助內地企業向世界進軍。他亦指出,在香港加工的產品若能更多進入內地銷售,為本港企業開拓市場的同時,亦能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在對外貿易上,佘繼泉表示,香港很需要建立「一帶一路」的實體館。他指出,「一帶一路」已提出超過十年,但許多香港企業連沿線哪些國家都不知道,對有關國家的語言、土特產等更不了解;若特區政府能建立「一帶一路」實體館,讓沿線國家代表進駐,介紹各國的大型企業、產品、稅制等內容,企業便無需自己去到相關國家找資訊,相信能推動中小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做生意,有助於香港成為國際樞紐。
倡為中小企提供資助
三中全會提出,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時,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在佘繼泉看來,香港在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或人工智能等領域起步較晚,因此要緊緊跟隨國家步伐走好這條路。
不過他續說,在發展這些新興行業時,中小企業往往需要置辦新設備、或投錢去進行國際認證等,而科技領域投資回報周期長,對企業而言是不小的壓力;且當今銀行貸款機構審核更審慎,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有所下降。他認為,若政府能為中小企業提供相應資助,會更有利於香港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公報記者 趙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