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邊界/數實深度融合 培育新質生產力

  圖:7月17日,在福州網龍網絡公司的VR體驗中心,一名參觀者(左)在體驗中小學虛擬實驗室。\新華社
  圖:7月17日,在福州網龍網絡公司的VR體驗中心,一名參觀者(左)在體驗中小學虛擬實驗室。\新華社

  數字經濟發展,是近年來全球關注的熱點領域。《決定》指出,要加快構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針對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業界專家表示,這不僅涉及業務模式的全面革新,更關乎到技術層面的結合與共創。這一過程中,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看不見、摸不着」的數字技術與「看得見、摸得着」的傳統行業的緊密結合,將推動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製造業離不開數字技術支持

  針對數實融合,專家認為,其融合的過程本身就在產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傳統製造業要想走得遠、走得穩,離不開數字技術的支持,通過數字技術,各行各業實現「脫胎換骨」的改造,促進生產力產生質的飛躍。例如,在工業質檢領域,傳統做法依靠人工在放大鏡下360度旋轉查看產品,針對較複雜產品需要1分鐘左右耗時,且工人易疲勞,員工流失率高、招工難。騰訊與富馳高科合作,將光度立體成像技術、深度學習等工業AI質檢技術引入攝像頭支架外觀檢測中,質檢效率提升10倍。

  此外,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使得兩者邊界進一步模糊。一方面,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的數字科技企業成為促進工業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提高生產效率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另一方面,傳統工業企業實現了生產效率和創新能力的提升。互動過程中,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的平台企業和作為傳統行業的製造業企業加速融合,使得「數」「實」間的界限區隔愈發模糊。

  例如,在能源煤炭行業,騰訊雲與三一重工旗下的三一智礦合作,利用騰訊雲音視頻技術,解決了礦區無線信號不穩定情況下,礦車移動過程中的畫面傳輸不穩定的問題,幫助煤礦企業借助自動駕駛或遠程駕駛技術實現無人化運營,提高礦區生產作業的安全性,促進其高質量、高效益發展。騰訊的「數」與三一重工的「實」在一套軟硬結合的創新系統內實現融合,共同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技術支撐。

  專家表示,數字科技平台企業現階段已參與到實體經濟價值創造,並助力實體企業增長。平台企業的實體性和傳統行業的數字化,已然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組織形式。兩者相向而行、數實綁定。通過打破產業和企業的組織邊界,推動生產組織方式不斷演變,進而呈現出更為先進的生產力形式,形成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