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 預防與跟進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李達榮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李達榮

  肝炎是本港常見的疾病,特別是乙型肝炎(乙肝),其病毒能令大量肝細胞死亡,損害肝臟功能,部分受感染人士會終身成為帶菌者,日後更可能發展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昨日為「世界肝炎日」,特別邀請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李達榮講解病毒性肝炎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方法,並分享推廣血液檢測和跟進的重要性。

  現時已知有最少5種能引致感染性肝炎的病毒,分別為甲、乙、丙、丁及戊型肝炎病毒。甲型及戊型肝炎經進食受污染的食物及水而傳播,而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則經血液或體液傳播。病毒性肝炎能引致肝臟疾病,當中乙肝及丙型肝炎(丙肝)可引致慢性肝炎,甚至可引起肝硬化、肝癌及其他可以致命的併發症。估計全球約有2.57億人患有慢性乙肝,7,100萬人患有慢性丙肝。根據本地流行病學研究,一般市民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為7.2%,而丙肝病毒感染率為0.3%,即分別約54萬及2.2萬人患有乙肝及丙肝。

  監察肝功能 有事早診治

  世衞組織為加強全球應對急性及慢性病毒性肝炎,設定目標在2030年前將肝炎消除。慢性乙肝及丙肝的藥物及治療方案早已制訂,但現在最需要解決的就是檢測和治療覆蓋率低的問題。而預防急性肝炎如甲型肝炎及戊型肝炎,最主要是保持個人衞生、確保食物食水安全,全球只有甲型肝炎疫苗可提供,暫時未有戊型肝炎疫苗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

  本港在乙肝預防方面,已經一早展開廣泛注射疫苗工作,於1988年以後出生的嬰兒,一出世已經接種乙肝疫苗。而在近年亦都提倡帶有乙肝病毒的孕婦,如病毒數量很高,在懷孕第三期可接受抗病毒治療從而減少嬰兒出生後感染的風險。

  經過這多年來的恒常措施,香港已經從乙肝中高度流行地區,改善成為低度流行地區。

  乙肝是一種損害肝臟的病毒感染,可引起急性及慢性肝炎及其併發症。治療慢性乙肝可用口服藥物,包括替諾福韋或恩替卡韋在內的藥物。可控制慢性肝炎、防止肝硬化發生、減少肝癌病例。大多數開始接受乙肝治療的病人需要長期食藥,甚至要終身服藥。

  如病者患上急性乙肝,很多時候都未能分辨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復發,如情況嚴重,亦都會處方抗病毒藥物。如成人感染急性乙肝,只有半成的病者會成為慢性帶菌者,大部分病者都會自行痊癒。

  據統計,慢性肝炎在年輕時已經發生,如沒有適當治療,這些嚴重併發症一般會在50歲至60歲出現,因此帶菌者應定期跟進及檢測,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預防併發症發生。

  丙肝則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一種肝臟發炎,該病毒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肝炎感染,其嚴重程度從輕微病症到終身嚴重疾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目前尚無針對丙肝的有效疫苗。如本身是患丙肝高危的人士,曾經在1990年前輸過血或接受血液製品、或針筒注射藥物人士,都應該自願檢查。如發現有慢性丙肝患者,現在已有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去消除丙肝病毒。特區政府早於2020年已同醫管局、學術界、社會各界,制訂長遠病毒性肝炎行動計劃以達至消除病毒性肝炎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