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 成功申遺
歷時12年,「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於27日申遺成功,中國世界遺產總數至此達到59項,縱貫北京老城南北7.8公里的中軸線也成為「以中為貴」的歷史見證。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北京中軸線」所體現的中國傳統都城規劃理論和「中」「和」哲學思想,為世界城市規劃史作出重要貢獻。中國傳媒大學資深教授、文化發展與傳播研究院院長熊澄宇向大公報記者表示,「北京中軸線」的保護與發展工作任重道遠。\大公報記者 馬曉芳北京報道
當地時間2024年7月27日11時15分,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9項。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認可「北京中軸線」符合世界遺產標準三和標準四,高度讚賞中國政府在北京老城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績。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北京中軸線」所體現的中國傳統都城規劃理論和「中」「和」哲學思想,為世界城市規劃史作出了重要貢獻(標準三);「北京中軸線」作為中國傳統都城中軸線成熟階段的傑出典範,代表了世界城市歷史中的一種特有類型(標準四);認可「北京中軸線」的完整性、真實性和保護管理狀況。世界遺產委員會表示,「北京中軸線」的真實性體現在其作為都城核心的延續性,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是「北京中軸線」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認可保持其現有形式的必要性。
在印度大會現場,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北京中軸線申遺文本編製團隊負責人呂舟激動表示,「申遺成功說明『北京中軸線』的價值被全世界人民承認,這也是北京城市發展建設過程的一個新開始。」
申遺歷時12年 帶動老城保護
自2012年啟動至今,「北京中軸線」申遺歷時12年。「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帶動了北京老城整體保護,為探索中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古代都城保護理念與做法,妥善處理好遺產保護與城市發展的辯證關係,提供了中國案例和中國經驗。中國傳媒大學資深教授、文化發展與傳播研究院院長熊澄宇在27日下午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使這一中華文化、東方文明融入到世界話語體系,讓北京能夠在世界遺產大舞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他認為,申遺成功後工作的重點將轉向「北京中軸線」的保護與發展,這項工作任重道遠。
據了解,「北京中軸線」縱貫北京老城南北,始建於13世紀,形成於16世紀,此後經不斷演進發展,形成今天全長7.8公里、世界上最長的城市軸線,其選址、格局、城市形態和設計體現了《周禮·考工記》所記載的理想都城範式。「北京中軸線」遺產區面積589公頃,緩衝區面積4542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