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增2000億中期借貸便利操作 利率下調至2.30%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後,貨幣政策繼續落地,繼公開市場操作七天期逆回購利率、常備借貸便利(SLF,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利率接連下降後,中期借貸便利(MLF,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利率也迎來下調。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25日發布公告稱,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MLF操作,中標利率2.30%,較上次下降20BP(Basis Point,基點)。這是月內第二次開展MLF操作。專家表示,一系列貨幣政策操作釋放寬鬆信號,表明央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鞏固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度堅決。
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 緩解成本壓力
央行公告稱,為維護月末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7月25日以固定利率、數量招標方式開展了2,351億元七天期逆回購操作,操作利率1.70%。此外,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2,000億元MLF操作,中標利率2.30%,較上次下降20BP。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MLF 操作慣例每月15日開展(節假日順延),本次選擇在7月25日增加一筆操作,或是考慮積極維穩短期資金面及緩解銀行息差壓力。
臨近月末時點,資金面略有收緊,24日銀行間隔夜和七天回購利率都在1.75%附近,較央行22日降息當天高9BP和4BP;加之月末兩周政府債券發行體量相對較大,8月15日將有4,010億元MLF到期,李超認為,央行此時釋放資金適當維穩,為機構提供中長期資金支持。
同時,此次MLF利率下降20BP,較七天逆回購及SLF利率下調的10BP幅度更大。「MLF利率作為銀行中期資金成本,其利率下調幅度更大,能更有效緩解銀行成本壓力,也與當日國有六大行下調存款掛牌利率的幅度相匹配。」
六大國有銀行25日主動調整存款掛牌利率,多數銀行操作是活期存款下調5BP,通知存款、協定存款和一年期及以內定期存款利率下調10BP,兩年期及以上定期存款下調20BP。專家稱,中長期存款利率降幅較大,有利於進一步減少利息支出,緩解存款長期化問題,穩定銀行負債成本。
同日,央行還宣布,為維護月末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7月25日以固定利率、數量招標方式開展了2,351億元七天期逆回購操作,操作利率1.70%。
專家:明確寬鬆信號 支持實體經濟
央行下屬媒體《金融時報》引述專家觀點稱,本次增加的MLF操作,加之前期已宣布視情況開展臨時正、逆回購操作,都表明央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鞏固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度堅決。
專家還指,近期,公開市場操作利率、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oan Prime Rate)、存款利率和MLF利率接連下降,有助於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內地貸款利率已連創歷史新低,企業貸款利率進入「3時代」,部分城市房貸利率迎來「2字頭」,實際利率隨着物價回升也趨於下行。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又作出了系統部署,改革發力、政策合力將持續為經濟注入動能。
另外,央行近期在優化公開市場操作機制方面已儲備多項舉措,包括七天期逆回購以固定利率、數量招標方式更好滿足機構需求,增設臨時正、逆回購操作應對市場突發情況,醞釀國債買賣操作等,專家預計央行還將綜合運用上述工具,繼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市場利率圍繞央行政策利率平穩運行。
中銀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朱啟兵指出,近期一系列降息屬於二十屆三中全會後貨幣政策的進一步落地,無論是從時點還是幅度上都反映出明確的寬鬆信號,逆周期調節政策當中貨幣政策先行,後續大概率還有其他部門政策跟進,以支持實體經濟回升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