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南越王朝
170件珍品大連展出
秦朝將領趙佗建立嶺南歷史上第一個完整王朝南越國,在秦漢大一統的時代背景下,割據東南近百年,奠定了今日嶺南的基本範圍。南越王朝引進異域文化及海洋文化,開啟嶺南文明千年輝煌。由大連博物館聯合南越王博物院舉辦的《帝國南疆——南越王墓出土精品文物展》正於大連博物館舉行,展出達170件稀世珍品,讓參觀者一窺2,000多年前的南越文明,揭秘承秦啟漢的王國舊事。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宋偉 大連報道
南越國從公元前203年趙佗建國至公元前111年為漢武帝所滅,國祚僅93年,歷五世,轄治今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等地。南越國推行秦漢制度,統治者亦採取「和輯百越」、發展生產等政策,不僅在嶺南迅速站穩陣腳,社會亦發展蓬勃。南越王墓出土的珍稀實物,從政治、經濟、軍事等角度,生動展現出一幅權威性的南越國社會歷史畫卷。1983年6月,廣州市象崗山發現一座西漢時期的古墓。兩漢時期諸侯王級別的墓葬,如今已大多十墓九空,而這座漢墓卻保存完整。經考古學家發掘,出土了「文帝行璽」龍鈕金印以及「趙眛」玉印,結合史書記載,證明墓中長眠的正是2000多年前南越國第二代王—文王趙眜。作為嶺南發現的墓主身份最高、規模最大、文物最豐富的墓,南越王墓與南越國宮署遺址同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越建國後定都番禺(今廣州),並逐步確立了各項國策。
璽印制度影響深遠
大連博物館的《帝國南疆——南越王墓出土精品文物展》,展期至10月8日,不少展品皆屬稀世珍品,當中的「蕃禺」銘漢式銅鼎是烹煮或盛食器。南越王墓共出土4件刻有「蕃禺」或「蕃」字的漢式銅鼎。這些銅鼎為實用器,是考察廣州建城歷史的重要物證。璽印是身份、權力、地位的象徵。漢代官印體系已十分完備,對用印有着嚴格等級規定。南越國實行的璽印制度,對漢朝印制既有遵守,也有背離。南越國承襲秦漢,實行「預立太子」制度。在南越王墓墓主身上的漆盒內出土了「泰子」金印、「泰子」玉印各一枚,「泰子」即「太子」,這是內地首次發現印文作「泰子」的印章。「泰子」龜鈕金印鑄造工藝比「文帝行璽」金印還要精細。
金屬工藝發展成熟
南越王墓出土陶製容器160多件,以甕、罐、瓿、鼎、壺、盒等數量最多。南越國在吸收中原青銅鑄造工藝及漢、楚、滇等文化因素的基礎上,創造出具自身特色的越式青銅文化,鎏金、錘揲、掐絲、錯金銀等金屬裝飾工藝也發展成熟。此外,南越王墓還出土過獸首鎏金銅鋪首,也就是門扉、棺槨上的把手。秦漢時期,鋪首銜環開始大範圍流行,漢代人將大門上的「鋪首銜環」形制帶到漢畫像石、畫像磚及墓門上,以達驅避邪氣、護佑墓主之效。軍事方面,南越國秉承秦漢尚武之風,這是其能在強大的漢王朝之南相對獨立存在93年的重要原因。從南越王墓出土的武器所見,南越國已進入鐵兵器時代,箭弩等遠程兵器還是銅製,近身格鬥的劍、矛、戟等已多為鐵製,更具殺傷力。南越王墓出土了一件「張儀」銅戈,為秦惠文王四年(公元前321年)秦國相邦張儀督造的兵器,後因戰爭隨秦兵流入南越,隨趙眜下葬時已是有200年歷史的古物。
尋仙藥求長生不老
秦至漢初,統治階級熱衷求仙問道、追求長生不老。秦始皇為求仙藥遣徐福兩度出海;漢武帝則妄想飲仙露長生。從南越王墓出土文物所見,南越王室也受當時的思維影響,生前服用丹藥以圖延年,死後珠玉斂葬求得升天。篤信方術的古代帝王認為服用「五石散」等藥石可長生不老。南越王墓西耳室出土了五色藥石,為漢墓中首見。學者認為這些藥石就是當時南越王尋求長生所服用的「仙藥」。與此同時,古人認為以玉斂葬可保護屍身不腐,引領靈魂升天。南越王身穿絲縷玉衣,頭枕珍珠枕,口含珍珠團,手握玉觿,並隨葬大量玉璧,實行較為完備的珠玉斂葬,充分體現南越統治者的崇玉觀念和厚葬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