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共繪和美鄉村新畫卷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綜合報道 隨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步伐加快,廣大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城鄉、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成為最直觀的表現,亟須進一步完善。7月12日,全國政協圍繞「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主題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與會的全國政協委員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業農村部、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以及有關專家、基層幹部齊聚一堂,深入交流。
規劃引領 有序推進鄉村建設
今年5月中旬,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調研組赴四川省宜賓市、瀘州市6個區縣展開專題調研。一路上,調研組為鄉村面貌的改觀、城鄉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倍感振奮。
會上,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齊扎拉代表調研組介紹了相關情況。在肯定成績的同時,調研組也看到,由於我國地域廣闊,各地在城鄉、區域之間還存在明顯的發展不平衡問題,例如,城鄉一體化公共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管護機制有待建立健全,教育、醫療、養老等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制度、標準還不統一等。
「讓鄉村建設有章可循、有規可依,需要堅持規劃先行、分類推進,牢固樹立城鄉一體規劃、一體建設理念,綜合考慮城鄉土地利用、產業發展、人口分布和歷史文化傳承等因素。」齊扎拉說。
對此,調研組建議,在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學習運用 「千萬工程」經驗,從各地實際和農民群眾最迫切、最現實的需要出發,優先建設一批促發展惠民生、農民群眾可感可及的專案。例如,進一步提升農村供水品質、因地制宜合理解決農村用電問題、延展「互聯網+」服務、推進公路入村入戶等。在完善公共服務布局方面,要把縣城作為切入點,統籌推進城鄉教育聯合體、緊密型縣域醫療衞生共同體、冷鏈物流倉儲、養老服務網絡等水準。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黨委書記王傳喜關注到「四好農村路」的建設。在他看來,建好農村路,需要做好村莊規劃控制。王傳喜建議,以鄉鎮為單位認真開展整體規劃建設試點,以原有道路優化提升為主,新建為輔,提高標準,完善配套;統籌建好生產路、生活路、產業路,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做好生產路規劃,解決半截路、繞彎路等堵點,在規模化特色農產品集中種植、加工儲存片區打通產業路,使每條生產路、產業路直通城鄉道路、直通就近市場。
此次會議上,浙江省嘉興市政協主席陳利眾介紹了嘉興統籌城鄉發展的經驗:「嘉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充分發揮規劃龍頭作用』的囑託,把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大事來抓,率先出台全國首個市域城鄉一體化規劃,構建形成覆蓋每一戶農戶的交通、教育、醫療、就業等8大領域『15分鐘公共服務圈』……」
結合嘉興實踐,陳利眾建議,要注重區域協同,更大範圍統籌布局;要更加重視城鄉資源整合,完善「以城帶鄉」機制,持續推動城市優質資源向農村延伸覆蓋,廣泛推行教共體、醫共體等模式,積極推廣名師名醫下鄉等做法,進一步增強農村內生動力,提升農村公共服務供給能力。
互動交流中,與會的部委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以鄉村全面振興為抓手,加強工作統籌、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分類有序推進鄉村建設。
暢通「最後一公里」 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提升鄉村建設水準」,並就推進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等方面進行了系統部署。
在這方面,一些委員關注到如何進一步打通倉儲、冷鏈、物流配送從縣、鄉到村的「最後一公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省衞生健康委員會主任方傳龍認為,農村物流是城鄉之間的重要紐帶,要綜合評估市場需求、產業分布、商品流向、交通條件等因素,合理布局農村物流網點。「建議推動物流網絡納入公共服務範疇統一規劃建設,集聚整合郵政、公交、供銷等農村公共服務資源,提升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偏遠山區的物流網點覆蓋率。推動建設縣級樞紐、鄉級骨架、村級站點的三級物流體系,加強縣級倉儲、集散和分撥中心的共建共用,提升縣級中心的調度能力和水準,充分利用農村閒置房屋、場地等完善農村物資集散、倉儲設施建設。」方傳龍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產品加工與食品營養研究所所長趙曉燕關注到如何補齊農村冷鏈設施短板。她建議,創新補貼方式,解決農民投入不起、沒有產地預冷設備可用等問題,推廣「共用冷庫」運營模式,通過建立數位化平台,對冷庫主體和冷庫賦碼,為農戶提供「一鍵找庫」服務,促進供需有效對接。
「近年來,『低空經濟+農業』日漸推廣並產生越來越多的效益,以無人機為代表的智慧物流配送有力解決了農村物流『最後一公里』難題,低空新技術帶動『新農人』成長,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用航空局原黨組成員柳芳的發言,讓大家關注到低空經濟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對鄉村全面振興的促進作用。柳芳建議,將低空基礎設施以及配套的用地、用電、用網等納入公共基礎設施,完善與低空飛行相適應的通信、導航、監視、氣象基礎設施布局,實現城市與鄉村低空服務管理一網融合。
補短板強弱項 提升老百姓幸福感獲得感
醫療、教育、社保、文化生活……面對廣大老百姓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實現鄉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提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黨委書記李浩認為,醫療衞生與老百姓幸福息息相關,雖然當前鄉村醫療服務能力得到明顯提升,但由於不同地區差異較大,硬體落後、設備老化等問題依然明顯。「建議加大對城鄉醫療資源的集中統籌分配力度。加大財政籌措力度,加快鄉村醫療機構的標準化建設,完善鄉村醫療設施設備配置,滿足鄉村醫療衛生服務基本需求,繼續引導省內外三級醫院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共用,着力改善服務供給品質。」李浩說。
「我們要確保農村的老年人能夠方便地前往醫療機構和社區服務中心。」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說道。她建議,要提升硬體設施,加大財政投入,優先支持農村地區的養老設施建設,如老年活動中心、養老院等,在農村地區推進寬頻和移動網路全面覆蓋,利用現代資訊技術,開發適合農村地區的智慧養老服務平台,使遠程醫療、健康諮詢、緊急呼叫等服務成為可能,為居家養老提供資訊化支撐。
全國政協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錢學明關注到縣鄉醫療衞生服務一體化管理面臨的編制問題。他建議,要進一步明確縣委、縣政府的牽頭主導責任;明確縣域醫護人員由醫共體牽頭醫院負責統一招聘、統一培訓、統一調配、統一管理,實行全員統籌管理、全域統籌使用。構建「縣級總院+鄉鎮分院」「縣鄉分級診療+上下雙向轉診」的縣域醫療衞生服務體系。
鄉村教育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石。如何縮小教育的區域、城鄉差距,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且有品質的教育?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何寄華建議,在充分調研本地各學段生源總量和城鄉分布變化的基礎上,「一縣一策」適度超前編制城鄉教育資源布局規劃;打破區域局限,將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結成教育共同體,推動資源共用、教研共建、文化共生,統籌師資配備、強化數位化賦能,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
如今,各地湧現出眾多百姓大舞台、文化禮堂、鄉村記憶館、村史館等基層公共文化空間,極大豐富了鄉村文化生活。「建議進一步深入調研基層群眾文化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基層公共文化空間建設規劃,打造特色品牌,提升文化地標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對現有的公共文化空間資源優化配置,避免重複建設,還要拓寬資金來源,建立靈活的用人機制。」全國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韓民春表示。
近三個小時的會議中,委員們的建議得到與會部委負責人的積極回應和認可,共識也在協商交流中逐漸凝聚。大家認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要久久為功,既要與經濟發展狀況相匹配,又要與人口變化趨勢相結合,保持政策連續性、有效性和可及性,讓農民群眾共用改革發展成果,共同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