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遣長夏

  潘玉毅

  小的時候讀書愛做筆記,看到好的句子總是忍不住想要把它們摘抄下來。家裏那些軟面抄、硬面抄,甚至獎狀背後的空白面,到處都留有我的「墨跡」。

  抄筆記,春秋兩季最好。因為天氣涼冷適宜,手指頭也靈活。而冬天和夏天的體驗感則要差一些。以前農村沒有空調,冬天天冷,寒風透過窗縫溜進屋裏,不一會兒就手握麻了。

  如果說冬天讀書不易是因為天太冷,那麼夏天就是因為天太熱。沒有空調的那些年,消暑除了用井水,只能靠電風扇。彼時風扇的功率不大,除非湊到跟前,不然在三伏天吹出來的風像是經過了高溫的蒸煮,總是隱隱約約地冒着一股熱氣。若是停了電,連風扇都沒得用,便只能人工手搖大蒲扇。一邊看,一邊搖,乍看逍遙得緊,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有多麼無奈。太陽還未升起的時候倒是可以將窗戶打開,借借外面的風,一等太陽升起,屋外進入炙烤模式,但凡還能透氣,抵死不願開窗。

  熱歸熱,書還是要看的。一張桌子,一條凳子,一本書,一支筆,一個本子或是數張紙,便是我夏日讀書的全部家當。方式照舊,一邊看,一邊記。書裏的世界當真精彩,一進入,便出不來了,渾然不覺天熱。讀着讀着,抄着抄着,手上就出汗了,汗漬通過手臂滲到紙上,不一會兒就沾濕了紙面。遇到汗水,墨會化開,像畫似的蔓延開來。為了避免「殃及池魚」,只能稍微停一會兒。然則有時讀到精彩處,遇到自己喜歡的句子,不免心裏焦躁,於是,每到夏天盼秋來。似這般,讀書有期待讓人覺得開心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