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理求真】字斟句酌學《決定》 做個合格「春江鴨」

  李自明

  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已經公布,應該如何學習領會、能否從中發現把握機遇,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有政壇老友向自明坦言,《決定》由中央深思熟慮制定,改革覆蓋國家發展方方面面,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藍圖,當中蘊藏巨大機遇。香港與國家命運與共,社會各界學習《決定》需要用「放大鏡」「顯微鏡」來看,才能做到「春江鴨」,飲到新一輪改革的「頭啖湯」。

  以往相當長時間,香港受部分政治力量和傳媒影響,重「兩制」輕「一國」,對國家大事尤其是中央的重大決策欠缺重視,反而受海外輿論的影響更大,容易被一些捕風捉影的傳聞誤導。老友引述本港報章的報道指,二十屆三中全會閉幕時,有海外輿論僅根據會議公報摘發的《決定》部分內容,就認為未如10年前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般提「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指為「倒退」。《決定》全文公布後,在改革的「七個聚焦」中,寫明「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令傳言不攻自破。

  「今時唔同往日,香港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學習《決定》要字斟句酌,抽絲剝繭,更要認真讀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關於《決定》的說明,才能更清楚了解中央制定《決定》的背景、用意和目的,全面深化改革向什麼方向改、如何改,不會再被誤導誤判。」

  老友話,《決定》涉及香港的部分蘊藏諸多機遇,例如在第七部分「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第二十七條有直接論戰香港地位和作用的內容。不過,「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是一篇大文章,香港作為最開放、最自由的經濟體,是國家最國際化的城市,在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能夠把握的機遇還有很多。例如「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穩慎拓展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推進自主可控的跨境支付體系建設,強化開放條件下金融安全機制」,「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提高航運保險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務水平,推進海事仲裁製度規則創新」,「健全國際商事仲裁和調解制度,培育國際一流仲裁機構、律師事務所」,「完善海外引進人才支持保障機制……探索建立高技術人才移民制度」,等等。「這些條文分布在《決定》的不同部分,不逐字逐句讀完讀透,容易『走寶』。」老友笑指。

  三中全會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深遠意義,國際政商界人士高度關注。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庫恩密切關注三中全會如何規劃以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有德國商界人士亦認為,「我們正在深入研究,觀察中國式現代化將如何繼續發展,以及西方可以從中學到什麼。」外國有識之士積極研究三中全會成果,希望把握到新機遇。老友表示:「港人最叻識變、應變、求變,更要對三中全會的決定和精神心領神會,無理由落後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