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間凝結巧思 細賞花鈕「行走的藝術」

◆麥琬思靈感來自梵高《星夜》的花鈕作品。
◆麥琬思靈感來自梵高《星夜》的花鈕作品。

◆麥琬思作品,靈感來自蒙得里安《擬畫一號》。
◆麥琬思作品,靈感來自蒙得里安《擬畫一號》。

◆以懷舊彩絲糖為主題的花鈕作品,勾起不少人兒時記憶。
◆以懷舊彩絲糖為主題的花鈕作品,勾起不少人兒時記憶。

◆浦明華(左)和傳承人麥琬思。
◆浦明華(左)和傳承人麥琬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一)每件旗袍都蘊藏着職人一針一線的手藝,其中用作固定左右兩片衣襟的花鈕,不單具有實用性,更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美學價值,其工藝更被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之上。年逾七十的本地花鈕工藝大師浦明華,聯同其傳承人麥琬思及其他學員,三代師徒合力以傳統花鈕工藝為基礎,製作成配飾和畫作,展示他們作品的「花鈕工藝傳承師生聯展」正於香港大會堂高座 7 樓展覽館舉辦。展覽展出浦明華、麥琬思及六十多名學生逾四百件花鈕作品,包括傳統中式、以世界名畫作為靈感及深具香港情懷的系列等。

  麥琬思表示自幼學習中國舞蹈,多年接觸中式表演服裝及頭飾,在參加工聯會課程時認識花鈕製作及浦明華師傅後,更因對藝術及細節的追求而跟從浦明華學習花鈕手藝達16年之久。浦明華的學生大多從事服裝設計或旗袍相關行業,身為舞蹈教師的麥琬思就格外顯眼,所以浦師傅對她的印象尤為深刻。麥琬思回憶:「16年前的學習模式以觀摩為主,課堂以理論及觀看師傅的示範為重,但出於學習舞蹈的習慣,我不想流於表面,想了解上漿、開條、燙條、盤結、打鈕的每個細節,於是直接問師傅能否跟她私人學習。轉眼就學了這麼多年,由粉絲到學生,再變成助手,我們之間的關係不再局限於花鈕上。」

  為將浦師傅逾五十年的傳統手藝傳承出去,麥琬思特意為「花鈕工藝傳承」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助計劃下的「社區主導項目」。在汲取多年學藝的經驗後,麥琬思特別着重於參加者能否「動手」製作花鈕,讓每位學員都能親身體驗製作花鈕的趣味、步驟、用具、歷史及藝術美感,盼把傳統的手藝逐漸推廣至中小學和學前教育機構,從而將這份中華傳統文化延續下去。

  花鈕變名畫

  展覽中值得留意的是麥琬思創作的、由傳統花鈕變身成「便攜式藝術品」的名畫系列,包括靈感來自梵高的《星夜》 、孟克的《吶喊》和蒙得里安的《擬畫一號》及《構成》所創作的作品;以及香港情懷系列,包括《長洲平安包》、《飛行棋》、《小黃鴨》與《彩絲糖》等,展現花鈕的無限可能性,它不再局限於傳統旗袍上,更可獨立作飾品和禮品等。

  麥琬思以港人集體回憶:懷舊彩絲糖為題的花鈕作品,相信能勾起不少人兒時記憶。而 「彩絲糖花鈕」縫製於由傳統長衫師傅關國權設計的改良旗袍,以小燕尾裙形式呈現,體現傳統與現代集於一身。

  展覽除可欣賞到師生三代的花鈕作品外,更特設「動手做花鈕」體驗區,入場人士可透過藝術教育增加對花鈕的認識、了解及重視,同時可動手操作了解花鈕的結構、材料及基本製作程序和技巧,適合各年齡層的觀眾。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展覽:「花鈕工藝傳承師生聯展」

  展期:即日起至7月25日

  地點:香港大會堂高座7樓展覽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