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市場化改革引入公平競爭

  此次三中全會《決定》要求推進能源、鐵路、電信、水利、公用事業等行業自然壟斷環節獨立運營和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健全監管體制機制,並進一步提及,要深入破除市場准入壁壘,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經營主體公平開放,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

  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研究主任周麗莎解釋,在這些行業中剝離競爭性環節業務,引入更多市場主體參與公平競爭,實質是讓價值規律、競爭和供求規律等市場經濟規律發揮應有的作用。

  2023年11月,中央深改委會議通過了《關於健全自然壟斷環節監管體制機制的實施意見》,明確要對自然壟斷環節開展壟斷性業務和競爭性業務的範圍進行監管,防止利用壟斷優勢向上下游競爭性環節延伸。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電力、油氣、鐵路和綜合運輸體系等改革,健全自然壟斷環節監管體制機制。

  另外,《決定》要求完善國有企業分類考核評價體系,開展國有經濟增加值核算。專家分析,這意味着國有經濟的整體考核方式可能發生變化,即更加注重國有經濟的效益。

  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研究主任周麗莎解釋,隨着國企改革不斷深入,傳統的考核體系已難以滿足企業高質量發展需求,因而國資委提出了「一企一策」考核理念。據企業功能定位、行業特點等不同情況,增加反映價值創造能力的針對性考核指標,指標也涵蓋企業財務績效、市場競爭力、創新能力等多個方面。

  中國人民大學國企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李錦稱,經濟增加值是企業為股東創造的淨價值,是為出資人創造的真正利潤。對於國資央企說,就是為國家創造真正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