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餐廳的「匆忙文化」
時哲
日前在灣仔一間有70多年歷史的茶餐廳吃飯,那是上班族午膳的高峰時間,令筆者想起兒時住灣仔的一些往事。
茶餐廳起初叫「冰室」,引進英式餐點,價格貴,一般市民消費不起,後來漸漸提供價錢大眾化、中西合璧的食物,才叫茶餐廳。小時候我們家貧,難以外食,家中地方小,也沒什麼玩具,常與鄰居小朋友在街上玩,路過那餐廳,只有稍停腳步看看的份兒。但見餐廳伙記都穿着白唐裝衫和黑長褲。後來聽大人說,這間餐廳的蛋撻有很多層酥皮,格外鬆化,咖啡芳香濃郁。這間茶餐廳近年在港、京也有分店,還有電影在店內取景,名聞遐邇。
那天在該茶餐廳吃飯,覺得味道一般,可能餐廳以歷史悠久作招徠,價錢比一般茶餐廳略貴。我在店內逗留約半個小時,見到座無虛席,擠得個個吃飯幾乎頭碰頭,腳稍伸直就會踢到別人,大家「三扒兩撥」,匆匆吃罷便埋單走人。幾個人同來吃飯,吃完一個人到櫃面付費,其他人就要「識做」離座鬆人,別在店內站着擋路。老闆一眼關七,時刻留意門外是否有人在徘徊,欲進與不進之間,便大叫「入嚟啦,幾位?」
食客多叫套餐,由於屬「多數派」,廚師拿食材下鍋較「就手」,比「單叫」快上桌。醒目的老闆看到有「單叫」食客在乾等,會馬上催廚房快做。常幫襯茶餐廳的人,在匆忙與吆喝聲中果腹早就習以為常。筆者始終覺得這樣吃不爽,只偶一為之。不過,也能理解做生意不容易,食肆林立,稍一不慎就會流失食客。難關難過關關過,能者居上,就看誰更有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