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新征程 把脈定向/《決定》通篇貫穿開放的要求

新華社播發二十屆三中全會側記
19日,新華社發表題為《新征程上的一份綱領性文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側記》的文章。文章指出,全會文件起草自2023年隆冬之時,延續到2024年的盛夏時節,歷時7個多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文件起草組組長,全程擘畫、組織調研、精心指導、把脈定向。
文章指出,翻開《決定(討論稿)》,除引言和結束語外,共15個部分,分為三大板塊。「內容條目通篇排序,開列60條」。正所謂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生動契合了「改革味要濃、成色要足」的要求。《決定》通篇還貫穿開放的要求。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改革和開放緊密相連,相互促進。
【大公報訊】據新華社報道: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是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研究的問題。會期4天,15日上午拉開帷幕。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總書記受中央政治局委託所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習近平總書記就《決定(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為期4天的全會,安排了多場分組討論。中央領導同志深入各小組聽取意見建議,不時和大家交流探討。與會同志踴躍發言,結合工作實際積極研討,反覆推敲文件。他們表示,《決定》是閃耀着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輝的政治宣言書,是新征程上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動員令,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
「改革味要濃、成色要足」
「黨的二十大之後,我一直在思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問題。」博大精深的新思想、波瀾壯闊的新征程,是改革理念創新、實踐創新的沃土。全會文件起草自2023年隆冬之時,延續到2024年的盛夏時節,歷時7個多月。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文件起草組組長,全程擘畫、組織調研、精心指導、把脈定向。
作說明時,總書記回顧了文件起草的過程。「2023年11月,中央政治局決定,成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文件起草組」;「這次全會文件起草,把發揚民主、集思廣益貫穿全過程」……一份飽含人民期待、匯聚全黨智慧、凝結着起草組心血的改革方案,此刻,擺在與會同志的面前。
翻開《決定(討論稿)》,除引言和結束語外,共15個部分,分為三大板塊。「內容條目通篇排序,開列60條」。正所謂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生動契合了「改革味要濃、成色要足」的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對內容擺布作了說明,概括為「五個注重」:「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注重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注重全面改革」;「注重統籌發展和安全」;「注重加強黨對改革的領導」。
單列章節 高度重視發展新質生產力
「這些特點聚焦具有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與會同志表示,「從中讀出了風起雲湧的改革形勢,讀出了系統科學的改革韜略,讀出了直擊問題的改革導向。」
何為全面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在作說明時強調,決定稿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框架下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統籌部署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各領域改革。
新時代的改革從一開始就非簡單的修修補補、零敲碎打。「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
「五個注重」之一,是「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有與會同志表示,《決定》對經濟體制改革的部署力度大、舉措實、含金量高,體現了對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關係的深刻把握。
事業發展出題目,深化改革做文章。新時代的題目之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問題。《決定》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方面,將「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列為主要任務之一。而高質量發展的部分,又將「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單列一個章節。
「什麼是新質生產力、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我一直在思考」。今年1月,在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講述了他的思考和謀劃。
《決定》中,既有「新」的培育: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建立未來產業投資增長機制,也有「舊」的改造: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辯證思維貫穿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