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論事/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 助力香港經濟新飛躍\盧業樑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簡稱「三中全會」)18日勝利閉幕,引起香港社會高度關注。會議對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特別是會議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並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建設更高水平的新體制,這為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正確方向。對於香港來說,要緊緊抓住三中全會重大機遇,為香港經濟的未來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香港在國家經濟中的特殊地位
香港作為國家的一個特別行政區,自回歸以來始終保持着高度自治和獨特經濟地位。香港自由開放的市場環境、完善的法制體系、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以及與國際規則的無縫對接,使得香港成為全球重要的金融、貿易、航運和服務中心。過去幾十年,在國家改革開放的壯闊洪流中,香港一直扮演着積極角色。而作為內地聯通世界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香港更發揮着「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重要作用。香港要牢牢把握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所帶來的重大機遇,繼續發揮好「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改革開放與香港發展的機遇
回顧歷史,香港的每一次飛躍都與國家的改革開放密不可分。三中全會將經濟體制改革作為牽引,旨在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對香港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香港需要抓住這一歷史機遇,除了深化與內地的經濟合作、積極參與國家發展戰略之外,更需要發揮其聯通世界市場的關鍵角色,如此才能實現香港經濟的持續繁榮和穩定。
鞏固優勢產業
金融是香港的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中央推出一系列惠港措施,如「債券通」升級、「跨境理財通」優化、實施港澳居民購房支付便利化政策等,極大地提升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今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管局決定推出「三聯通、三便利」共六項政策舉措,進一步推動了內地和香港的金融合作。這些舉措不僅增強了跨境金融合作,提升了市場流動性,還優化了金融環境和監管體系,為香港在全球金融版圖中繼續扮演關鍵角色提供了有力支撐。
香港作為國際貿易和物流中心,其地位不可動搖。隨着「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入推進,香港與內地的貿易和物流合作將更加緊密。香港可以充分發揮其作為國際貿易樞紐的優勢,加強與內地的互聯互通,推動貿易便利化,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貿易效率。同時,香港還可以利用自身的金融、法律、企業管理等專業服務優勢,為內地企業提供更加全面的貿易支持。
創新和聯通世界
創新科技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香港在科技創新領域具有獨特的優勢,包括完善的科研設施、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以及與國際接軌的科研環境。近年來,特區政府大力推動創新科技發展,出台了多項政策措施,例如發展「總部經濟」、擴大與內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推進「新型工業化」、醫藥研發、新能源交通等新興策略產業發展等。這些舉措為香港經濟的轉型升級注入了新的動力,也為香港青年提供了更多的創業和就業機會。
此外,香港還積極拓展國際市場,鞏固和擴大與東盟、中東等地區的貿易往來。同時,香港還積極爭取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以進一步拓展國際貿易空間。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香港的國際競爭力,也為香港經濟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展望未來:香港經濟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隨着三中全會勝利閉幕和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地實施,香港經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首先,香港可以更加深入地參與國家發展戰略,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等,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其次,香港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制度優勢和國際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和人才流入,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最後,香港還可以加強與內地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應對全球經濟挑戰和不確定性因素,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
然而,香港經濟也面臨着一些挑戰和不確定性因素。如全球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國際貿易環境的複雜多變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因此,香港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敏銳的洞察力,及時調整經濟政策和發展戰略以應對各種挑戰和風險。
三中全會的召開為香港經濟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作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我堅信在國家的支持下香港一定能夠抓住歷史機遇,繼續發揮其獨特優勢,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實現經濟的持續繁榮和穩定。
最後,我想借用《周易·象傳》中經典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來互勉,希望在歷史不斷前進運行的洪流中,香港社會各界人士能自強不息、團結奮鬥,深入學習及落實三中全會精神,把握中國式現代化機遇,為香港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攜手共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
全國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