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只有在持續發展中才能真正做到改善民生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醫藥衞生體制改革,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水雄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民生之計,關乎民眾福祉和社會和諧。要認識到增進民眾福祉與經濟社會發展是緊密相關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這些實踐得出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只有在持續發展中才能真正做到生活水平和福利保障的改善。

  積極應對社會保障體系風險

  王水雄提到,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意味着需要在做大「蛋糕」的過程中,分好「蛋糕」,做大「蛋糕」仍然是根本性的。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將「蛋糕」普遍做大仍能帶給大多數人民群眾實質的獲得感、幸福感,也能為進一步完善「蛋糕」分配制度贏得時間,並進一步反過來做大「蛋糕」。

  關於「完善就業優先政策」,王水雄表示,這體現了「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是要充分調動有勞動能力民眾的積極性,實現勤勞致富。而社會保障體系則兜底更廣大範圍乃至全體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響應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導向。

  王水雄還提到,要促進勤勞致富的機會公平,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資源的可及性、均衡化水平,保障困難群眾的底線公平;準確識別人民群眾的福祉需求,提高福祉需求滿足物的供給水平,培育多層次的需求滿足物供應和資金籌措體系。同時,要增強個人與家庭自身抵禦風險的意識與能力,強化國家社會安全網的能力建設,重視並積極應對「增進民生福祉」的相關制度風險,特別是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應急體系的風險。

  面向全球吸引高質量人口到來

  在「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方面,王水雄表示,儘管中國人口數量下降趨勢難以避免,但仍可馬上行動,採取積極政策,尊重並在一定程度上創造性轉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建立生育友好型社會。

  王水雄表示,面對可能會消失的「人口紅利」,要有意識地,面向全球吸引人口特別是高質量人口的到來。國家應注意針對高質量人口,提出有吸引力的政策。

  ◆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