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設廠30載 研特紡技術綠色印染轉型升級 港企智造低碳新疆棉紗
7月初的新疆昌吉,天高雲低,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剛剛進入初花期的棉田到處都是或乳白、或粉紅、或深紫色的「棉花」。一陣風吹過,朵朵「棉花」隨着綠浪翻滾着,一眼望不到頭。「你看這花,今年又是一個好收成。」中午時分,剛剛查看完棉花長勢的種植戶老黃笑着說。
「行業普遍認為,今年新疆棉花會持續保持高產量。」與老黃一樣,溢達集團新疆棉花及紡紗業務總經理李光海也對今年新疆棉花的產量比較樂觀。自1995年來到新疆設廠,依託新疆優質長絨棉,總部位於香港的溢達集團成長為最具活力和最先進的全球化紡織及服裝製造商之一。目前溢達的針織面料年產能達27,000噸,梭織面料年產能達1.44億碼,這些面料被運送到多個生產基地,進而製作成1億件襯衫。在提升產能的同時,這家港資企業亦不斷探索低碳生產技術,成為推動新疆長絨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陽波 新疆昌吉報道
走進溢達新疆昌吉紡織公司生產車間,「空無一人」的流水線上,一台台機器在智能系統控制下有序完成着各道工序,入料、紡紗、成品,一氣呵成……
紡出全球最細紗線
「我們溢達1978年在香港創立,在這個行業40多年,研發了非常多的科技成果和專利技術。」據李光海介紹,昌吉棉紡廠擁有30,000紗錠,僅由45名員工控制。如果以傳統方式營運如此規模的棉紡廠,一般需要約150名工人來操作。「智能化不僅提升了效率,更提高了質量,再加上我們運用獨有的特紡技術,才生產出高達700支的全球最細紗線。」說起700支,李光海的語氣中充滿了興奮和自豪。「700支,目前全世界就只有溢達能生產,獨一無二。」
「支數」是紡織行業用來表示紗線細度的一種單位,也是衡量紡織品質和價值的一個重要指標。「通俗一點講,『支數』就是指一両棉花可以織出多少米的紗線,比如一両織出60米就叫60支,一両織出300米就是300支,支數越高紗線越細。」李光海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支數越高的棉紗,織出的面料也就越輕薄柔軟、光澤越好,成衣也就穿着越舒適。「我們新疆的長絨棉,其質量在全球範圍來講都是最好之一,最符合我們溢達做高端產品的一個需求。」在李光海看來,有了好原料才算是邁出了好產品的第一步,而溢達的全流程智能化新式棉紡廠,無疑是進一步推動新疆長絨棉完成華麗轉身的「孵化器」。
除了能紡出全世界最細的紗線,綠色印染技術也是讓溢達人引以為傲的技術創新。眾所周知,高耗水和高污染一直是紡織業面臨最大的難題,而在溢達昌吉紡織公司,「湙可染」非水介質染色技術卻有效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無水染色慳水環保
「『湙可染』非水介質染色技術,採用了近100%可循環的環保非水介質替代傳統水資源,對棉、麻、黏膠等纖維素纖維產品進行活性染料染色。」李光海表示,這一顛覆性技術從根本上解決了紡織服裝產業中高耗水和高污染的難題,為行業的綠色轉型開闢了新的道路。
據悉,一件運用「湙可染」無水染色技術製作的衣服,可節省高達40升的水量,相當於一個成年人17天的總飲水量。李光海認為,在西北乾旱少雨缺水的情況下,這一顛覆性創新無疑為行業發展、地方生態環保和發展創造了雙贏。
探索「一帶一路」市場
「這個技術太厲害了。」「我們那裏也是棉花重要產區,完全可以合作。」剛剛在新疆烏魯木齊舉行的第八屆中國—亞歐博覽會上,在位於昌吉州展廳的溢達展位前,不少來自「一帶一路」地區的客商在深入了解溢達發展後,驚嘆之餘,紛紛主動拋出合作「橄欖枝」。
中亞地區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首倡地。據了解,作為世界棉花種植的重要區域之一,中亞五國亦是世界上重要的長絨棉生產國。其中,烏茲別克斯坦的棉花產量佔到中亞產區的三分之二,被譽為「白金之國」。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費國和重要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國,近年來,隨着「一帶一路」不斷深入推進,中國多家知名紡織企業與中亞五國展開了多種形式的合作。
「我們一方面積極開拓內地市場,同時也在積極探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機會。」李光海表示,立足於紡織服裝、智慧農業和新能源三大領域,溢達目前正在加快轉型升級。其中昌吉溢達已經成功成為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智能製造示範工廠揭榜單位,此外烏魯木齊溢達創研村也正在聯合多方面的專業力量加緊建設,希望通過技術創新不斷賦能行業發展,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與此同時,在2024年6月27日於烏魯木齊舉行的2024紡織服裝「優供給 促升級」·新疆棉花和紡織服裝產業對接活動上,溢達集團與電商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知名電商平台上開設和運營品牌的店舖,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覆蓋全球範圍內的目標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