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資源分配 協助弱勢社群
【大公報訊】記者王亞毛報道:在今屆中學文憑試的10位「狀元」中,聖保羅男女中學就誕生兩位「超級狀元」,在數學延伸部分亦取得「5**」成績。自幼受鼻敏感困擾的黃澍僖志願讀醫,希望將來進入公立醫院工作,幫助更多有類似問題和有需要的人。另一位「超級狀元」歐陽張維則對經濟學感興趣,希望升讀香港科技大學選修工商管理,或赴英國讀經濟,研究資源分配等問題,未來幫助更多弱勢群體。
閒時聽音樂紓壓
黃澍僖在物理、化學、生物和數學延伸部分,均獲得「5**」的佳績。他說曾向前屆的一位文憑試狀元請教,認為「讀書最緊要勤力」,要嚴厲要求自己,有時打羽毛球、聽音樂紓緩壓力。
黃澍僖說,在中三、中四時已有意讀醫科,不僅因為關注公私營醫療分配不均、醫療資源不足等問題,還與小時候就患有嚴重的鼻敏感有關,「這些問題雖未及心臟病、癌症嚴重,但都有不少人受影響,我希望未來可以提供一些幫助,為香港醫療系統作貢獻。」
同校的「超級狀元」歐陽張維選修物理、化學、經濟和數學延伸部分,期待進入科大修讀工商管理,或赴英國讀經濟學。他說自己幼時沒有上過補習班,後來發現自己與部分同學在知識上有差距,令他關注如何讓學生有更好的資源、社會資源如何更好地分配等。
歐陽張維說,經濟科的知識涉及政府的資源分配、社會福利和政策等,自己傾向於留港工作,希望未來利用自己的知識,協助更多弱勢群體,也關注在世界大環境不斷變化下,香港如何發展、如何維持東方之珠的地位,令自己長大和生活的城市變得更好。
今年DSE首次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代替通識科考試,歐陽張維認為公民科有一定挑戰性,比通識科有更多事實性的知識要記憶;黃澍僖說,公民科與通識科的重點不同,要慢慢理解主旨內容,絕對不是不需要溫書就能考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