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確立「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方向
【大公報訊】記者龔學鳴報道:在座談會上,多名專家學者在會上分享了自己的學習體會。他們表示,習主席的論述總結了歷史經驗和學術成果,確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方向。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表示,這三部著作的面世,將讓香港居民特別是年輕人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全面和深入的認識,尤其對國際形勢、國家的發展、中央的大政方針和習主席的治國理政理念等方面。長期以來,不少國家因為來自美西方的壓力、援助或引導而採納了「西方模式」或「華盛頓共識」來發展,結果往往是「水土不服」,不但發展滯後,政治動盪,甚至淪為西方的附庸。隨着「中國式現代化」因為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制度化而漸入佳境,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也會因為中國的「發展模式」的吸引力日增而提升。
中國社科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黃平表示,中國在推進現代化的進程中既保留了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同時也有基於自身國情的中國特色。他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要走一條全體人民奔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絕不是日益兩極分化,走向貧富懸殊,這是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和基本社會價值所決定的。「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只能及必將走一條和平發展、互利合作、互建互贏的道路。
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大學拓展及對外事務)、立法會議員劉智鵬認為,《習近平著作選讀》以中國式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論述及探討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理論創新的成果,涵蓋改革發展、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面的內容。習主席的論述總結了歷史經驗和學術成果,確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方向。
放眼未來,期待新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努力,走上「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在世界舞台上持續扮演重要的角色,不斷為世界的和平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