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會通過引入非本地護士紓人手荒

  【大公報訊】記者賴振雄報道:本港公立醫院長期面對人手不足問題,立法會昨日三讀通過《護士註冊修訂條例草案》,開闢新途徑引入非本地培訓護士,指明機構全職受僱一定年期、工作表現獲僱主滿意,並接受持續護理教育,將符合資格轉為正式註冊或登記,毋須參與執業考試。醫院管理局表示,將全力配合政府推動有關政策,包括主動前往不同國家和地區宣傳,積極招聘更多合資格非本地培訓護士,以紓緩公立醫院的服務壓力。

  醫衞局局長盧寵茂表示,香港人口老化,對醫療服務需求有增無減,根據近日公布的《醫療人力推算2023》,即使政府曾經大幅增加護士培訓學額,短中長期人手仍然嚴重短缺,2030年、2035年及2040年,普通科護士的人力差距分別為8700、6900及6000名。

  護管局將定評核標準和指引

  草案提出,透過特別註冊或登記、有限度註冊或登記,以及暫時註冊或登記制度引入非本地培訓護士,其中特別註冊或登記護士,只要在指明機構工作一定年期,表現獲聘用機構評為良好及勝任,則符合資格轉為正式註冊或登記。條例草案對來港執業護士的專業能力有一定要求,非本地培訓護士是否符合專業資格將由護士管理局決定,當局可以根據申請人之前的臨床經驗,對聘用施加執業條件,管理局也可向聘用機構指明評核方式,管理局稍後會就評核工作發出標準和指引讓機構和評核人員參考。

  法案委員會主席、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表示,業界十分重視非本地培訓護士的專業水平,並非湊夠數目般簡單,院舍必須提供足夠培訓和監督。

  選委界議員周文港認為,本地培訓護士未能追上人手需求,短期內只有引入非本地培訓護士,才可應對問題。他要求醫管局和衞生署,要針對每個相關申請的學歷、臨床經驗和工作抱負作嚴格把關。

  選委界議員管浩鳴表示,絕對歡迎修例,但質疑並非解決人手問題的「萬試良方」,他建議增加本地登記護士名額,並設立晉升階梯至成為註冊護士。

  盧寵茂回應,醫管局及衞生署仍然貫徹優先聘用本地培訓護士,其他指定機構也會同樣優先聘用本地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