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西札記/為自己而寫作\李 夢

  第一次獲邀為小學生講座,與五年班的八十多位學生,分享閱讀和寫作經驗,着實有些忐忑,畢竟小學畢業已經二十年,那個年紀的小孩子喜歡什麼、在乎什麼,對我而言,已然是久遠模糊的往事,加上現今科技發展、時代進步之高速,今天少年的認知與閱歷,肯定遠勝當年。所幸同學們自始至終都很配合,耐着性子與這位不太幽默的姐姐愉快互動,讓我感動不已。

  校長給我布置的題目是「怎樣成為一位作家」,慚愧,儘管已出版過一些作品,我到今天都不太好意思說自己是一位作家。在香港寫作,難,全職寫作,更難,不然依我自由散漫的性格,早就辭去朝九晚六的工作周遊列國了。為了讓氣氛活躍一些,我一開始便問大家:寫作好玩嗎?應者寥寥。不氣餒,再問:「喜歡寫作的同學,請舉手。」中排和後排,五六小手舉起來,有些怯生生望一望身邊同學,又放下。

  我忍住笑,問沒舉手的同學:「為什麼不喜歡寫作?」眾人頓時興致來了,這個說「不知道寫什麼」,那個說「擔心老師不喜歡自己寫的東西」,更有甚者,說「中文字筆畫太多,好難寫」。像極了當年被迫彈琴寫字的我。

  我用「學習觀察」「享受閱讀」和「勇敢表達」三個小技巧,回應同學們的煩惱。山川自然,雲起霧散、日升月落,皆有奧妙,我們在放學的校巴上或旅行途中,便可細心觀察,累積寫作靈感。另外,自己小時候不喜歡背誦唐詩宋詞,可被迫讀得多了、背得多了,慢慢也便發現詩詞的美與奧妙,長大後在寫作與表達時,便可引用二三,為文章增添詩意。唐詩用字的凝練,宋詞的節奏,乃至白話小說描寫之生動,今天看來都對我的寫作帶來不可取替的影響,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有時候,時機與緣分到了,一切便豁然開朗。

  最後,我舉幾位著名作家的例子,說他們成名前也曾遭遇退稿與批評種種磨難困境,好在並未放棄,堅持表達自我、直抒心意,最終其作品也便打動了大多數讀者。守得雲開見月明,道理大家都懂,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幾人?從這角度講,難的不是寫作本身,是找到並守護「為自己而寫作」的真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