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狀元冀學醫貢獻社會


  兩尖子擬海外升學 學成返港回饋社會

  今屆香港中學文憑試誕生10名狀元,各狀元大多來自傳統名校,有8人以升讀大學醫學院為目標,他們都希望能貢獻香港社會,特別是關注本港有醫療需要的市民。有考慮海外求學的兩名狀元,分別希望能在英國頂尖學府鑽研社會經濟學,以及經濟及數據科學,同樣立志在學成後回港工作,貢獻香港的弱勢社群及可持續發展。

  今年8名「超級狀元」中,兩人來自聖保羅男女中學。其中,歐陽張維正考慮赴英修讀社會經濟學或留港讀環球商業。他昨日分享,因家境不算富裕,小學沒上補習班,但升中後發現身邊同學知識和經歷都很豐富,讓自己深思教育資源問題,希望通過學習鑽研社會資源分配機制,研究如何制訂好的香港社會和福利政策,促進平等,「幫助同我一樣有志向,但需要更多資源達成目標的弱勢社群。」心繫於此,所以他無論最終出國還是留港讀書,學成後一定會在港工作,回饋社會。

  喇沙書院「超級狀元」鍾栢綸是另一名未有選擇醫科的狀元,對可持續發展和數據感興趣的他,計劃到英國倫敦帝國學院修讀經濟、金融及數據科學。他期待將來學成回港後,貢獻香港的可持續發展。

  其他狀元全部對醫科感興趣。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姚臻怡為該校歷來首名狀元,她笑說,自己是受到醫療相關劇集,以及過往參加醫學講座的經歷影響等,堅定了對學醫的興趣。平日,她是一個喜歡K-pop(韓國流行音樂)的女孩,會自學韓語,考試期間也是通過聽歌減壓和放鬆心情。

  聖若瑟書院廖俊翔是該校首名文憑試狀元,雖然仍未決定入哪所大學,但他已立志留港讀醫,未來想在香港當醫生,想為香港市民服務。

  英皇書院葉劭源強調,自己讀醫並非跟風,自小學起便對科學感興趣,而醫科能研究人體構造、治療方法等,與科學有很大關連。他亦希望利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去幫助有需要的人,貢獻社會。拔萃男書院陳耀生說,自己是因為中三時參加比賽,開始對科學產生興趣,開始建立起從醫的志向。

  培正中學鄺弘哲及喇沙書院陳澤鋒,均選定中大醫科,前者對神經科有興趣,有志成為真正幫到有需要的人之醫生;後者則直言因為很多喇沙師兄都在中大讀醫,自己亦計劃在香港執業行醫,貢獻本港市民。

  黃澍僖:希望成為公院醫生

  聖保羅男女中學黃澍僖提到,自己小時候曾想做律師,但到中學開始明白香港社會公私營醫療資源不均、醫護不足等問題,加上自己有嚴重鼻敏感,是「醫生常客」,因此希望成為公立醫院醫生,幫助社會中較少人關注卻同樣有醫療需要的群體,英華女學校劉翯悠仍在考慮在港或是到英國讀醫。談到今年文憑試首次推出公民科, 黃澍僖認為此科更集中講述「一國兩制」、香港與國家的憲制關係等,對學生很有幫助。劉翯悠則笑說,只分達標與不達標,減輕了學習的心理壓力,有助於其他科目取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