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西九文化區經營管理需檢討

一直以來被寄予打造出香港文創產業和城市新名片厚望的西九文化區,昨日宣布獲批准出售住宅項目紓解財困,讓人擔心又會步上數碼港偏離原本目標變住宅項目的後塵。香港作為亞洲首屈一指的文化藝術交匯之地,每年各種文藝活動叫好又叫座,活力十足。西九目前情況,究竟是否發展過程中未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經營管理有否不足,當局亟需進行深入調研檢討。
西九文化區是嶄新的國際級藝術殿堂,其內的M+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以及表演場地和酒店商業住宅用地,全都是世界級數。而且毗鄰港鐵和高鐵站,交通方便,合作對象也都是海內外最頂尖的文化藝術機構,政府又時不時支持舉辦國際文藝峰會,接待來自全球的文藝機構、政商領袖及表演團體……擁有如此之多的優勢,還落得如斯地步,讓人困惑。
香港每年有很多很賺錢的國際文化藝術活動,例如巴塞爾藝術展,又如遍布中上環和尖沙咀等地區的畫廊及藝術館,春秋兩季的國際大型拍賣會等。官方數據顯示,本港藝術品市場,於2021年佔全球藝術品交易量多達16%,為亞洲之最。在疫後經濟復元乏力,政府推出盛事經濟救市措施中,文化藝術活動亦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足見本港具有極其深厚的國際文化藝術產業和商業活力。
究竟是西九文化設施真的賺不了錢,還是商業運營、定價、供需管理和釋放民間文藝力量等專業層面出了問題呢?事實上,大多數研究皆認為,若非頂着「非牟利機構」的名頭,全球頂級博物館基本上都能達至盈利,而且都會為當地帶動眾多周邊產業,是相當可觀的經濟引擎。內地名導張藝謀打造諸多「印象」系列文創節目,都為所在地創造了巨量經濟價值,例如「印象西湖」每年間接為杭州帶來百億元收入。
西九文化區的目標,包括提升及推展各類藝術文化,強化香港作為國際旅遊城市的地位等。如今坐擁本港大量世界級編導和表演奇才、海量群演、世界級表演場地及世界級藝術品,難道就創造不出自己獨有的文藝品牌節目和相關產業嗎?是想不到,還是沒有使對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