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論事/三中全會為中國發展注入澎湃動力\宇 文
7月15日至18日,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
中國式現代化是宏大命題。中國不僅是引領全球經濟的最強動力,也是世界和平穩定的壓艙石。按照中央的重大戰略安排,從2020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不僅明確了中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間表、路線圖,也展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華麗篇章。
中國式現代化不僅為世界提供了現代化新模式,也為全球貢獻了現代化的中國方案。從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開拓創新的中國精神、行穩致遠的砥礪精神,到一棒接着一棒的政策接力及體制機制優勢,二十屆三中全會將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更強政策助力,在讓改革紅利覆蓋面更廣的同時,聚焦重點區域突出改革重點,突出發展新質生產力。
改革的第一要務是發展,這是中國40多年改革開放的重要經驗。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抓手。一方面,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根本任務,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成為二十屆三中全會聚焦的主要命題。另一方面,發展新質生產力既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全面增強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現實選擇。更重要的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更是把握新一代科技革命脈搏,提升中國在人工智能、綠色能源等尖端產業領域競爭力的關鍵,也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
改革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全球率先提出新質生產力理念,而且已經在新質生產力產供鏈配置和全球市場布局方面獲得了先機。除了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組件等體現新質生產力的「新三樣」等持續保持產銷兩旺,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也頗有亮點。7月3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態勢報告》。報告顯示,2014年至2023年,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超3.8萬件,居世界第一,是第二名美國的六倍。在人工智能產值方面,中國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
中國新質生產力在尖端科技和綠色能源方面融合度較好,在實體經濟滲透率較高,尤其在核心製造業領域已經形成全球領先優勢。從美西方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加徵關稅,以及對中國其他綠色能源產業的貿易壁壘措施,也從反面證明了中國新質生產力的全球競爭力。
讓新質生產力擁有更澎湃的動力,需要持續的創新推進。須知,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誌,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因此,發展新生產力,既需要技術和業態模式層面的創新,也需要管理和制度層面的創新。這就需要全面改革賦能,從科技產業、體制機制、人才工作等方面推進改革,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動能活力。
全面改革是系統性工程,既要通過改革解放生產力,又要通過改革破解一些現實難題。因此,經濟體制改革仍需持續推進;還要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他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也要加力推進。更重要的是,確保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必須加強黨的領導。
全球重鑄現代化的新範本
中國式現代化,既是中國的現代化,也為全球重鑄現代化的新範本。就前者而言,唯有中國能夠數十年持續推進改革開放進程。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讓中國富起來;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讓中國強起來。兩次三中全會,因為聚焦改革開放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人們相信,二十屆三中全會將讓改革紅利在中國全方位釋放,加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就後者而言,傳統西方世界對華科技、貿易各種禁限壁壘,以及意識形態的偏見和地緣政治的遏制,也從側面凸顯中國軟硬實力的提升,更顯西方世界的焦慮和不自信。這意味着,西方主導的全球政治經濟秩序在發生變化,也有助於構建全新的更加公平的全球多極化格局,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引擎、第二大經濟體以及美西方緊盯的「目標」,自是構建全球新格局的主導力量。對此,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
「三大全球倡議」立足百年變局,順應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為處於十字路口的世界指明了前進方向,也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涵。從全球範圍看,除了美西方,全球南方世界大多認可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三大全球倡議」,這意味着中國式現代化越來越有全球吸引力。 智庫學者